江山代有名瓷出,各有風騷數百年。在中國青瓷歷史長河中,將青瓷推向巔峰的當屬南宋時的浙江龍泉青瓷。龍泉青瓷是宋代“官、哥、汝、定、鈞”五大名窯之一,歷史悠久,馳名中外。青瓷以瓷質細膩、線條明快流暢、造型端莊渾樸、色澤純潔而斑斕著稱于世。唐代詩人陸龜蒙以“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的名句贊美青瓷。“青如玉、明如鏡、聲如磬”的“瓷器之花”不愧為瓷中之寶,珍奇名貴。如今,在鐘靈毓秀的龍泉,青瓷藝術文脈勃然延續,并由一代傳人譜寫著嶄新篇章。在當代龍泉青瓷藝術傳入中,徐朝興先生是最杰出的一位,被業界譽為“青瓷泰斗”。
徐朝興是中國青瓷界的第一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2007年被授予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龍泉青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從學徒工開始,他一路攀登,成為中國陶瓷科技界的奇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為了宏揚青瓷文化,只有小學文化的他 ,走上北大等高等學府的講堂,從容不迫地講授中國青瓷史;作為龍泉青瓷藝人中的普通一員 ,他被一路選拔,進入中國政界的最高議事大廳,成為第八、九屆全國人大代表。
徐朝興的作品構思新穎、視角獨特、工藝精湛、釉色晶瑩,處處滲透著玉的精神,在青瓷界獨樹一幟。他拓展傳統陶藝技法,注重陶瓷本體語言的挖掘和發揮,蛻變出屬于自己風格的青瓷作品,從而開創出龍泉青瓷的一代新風。由他開創的哥、弟窯結合的技法,以及熔商周古瓷神韻與現代創作理念于一爐,把傳統跳刀技法與灰釉進行綜合表現等一系列創新形式,對龍泉青瓷的推陳出新做出了重要貢獻。
如今身為浙江省青瓷行業協會會長的徐朝興更多做的是青瓷技藝傳承的工作,他常常謙虛地說:“作為浙江青瓷行業的領頭羊,我時刻關心著青瓷后備人才的培養與成長。龍泉人民把榮譽、鮮花和掌聲都給了我,所以我要盡自已最大努力回報他們。”在他的心靈世界里,除了回報還是回報,他說他要回報社會、回報幫助過他的人。而在他心目中,第一個懷念的是敬愛的周總理,沒有周總理指示恢復龍泉青瓷就沒有龍泉青瓷的今天,也就沒有他的今天;第二個是把自己帶入青瓷藝術殿堂的師傅李懷德;第三個是鄧小平和毛澤東。說到毛主席,他說道:“如果沒有毛主席,就沒有新中國,假如新中國沒有解放,我也許是那個舊社會中一位稍有成就的資本家,又也許沒落點了,就成了一個頭戴貂皮帽、手提小鳥籠、游手好閑的花花公子。”盡管這話有點調侃自嘲之意,但從徐朝興的逆反思維來分析問題,意義還是頗值玩味的。
作為國內青瓷界唯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徐朝興坦言,這既是榮譽又是責任也是壓力。對于未來,已70歲的徐朝興滿是豁達地說:“我已是知天命之年的老人了,青瓷的未來需要年輕一輩去努力,我能做的只是指導與從旁協助。對于我本人朱說,我現在真的很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