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朝興在模母上刻花,攝于20世紀80年代

刻花

刻花半成品
仔細探究徐朝興的刻花技藝,是傳統的,在造型上更注重其實用性,裝飾題材豐富多樣、祥瑞和諧。現在有很多輕人不喜歡傳統的東西,主要還是對傳統文化缺少了解。傳統造型端莊沉穩、富有內涵,青瓷的含蓄內斂、冰心可鑒等都充分體現了人們以物抒情、極富內涵的浪漫主義情懷,具有極高的文化和藝術特點,這些都是刻花瓷深深吸引人的地方。
徐朝興的刻花青瓷,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和傳統的刻花瓷相比,他的作品主要強調了造型的豐富性,有規整的,也有抽象的和不規則的;在裝飾上更注重紋飾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在單色中求對比,在對比中求和偕,在和諧中求統一;在釉色方面除保留了傳統釉色的豐潤厚重,在色澤上還創新了眾多刻花技巧。歸納起來,徐朝興的刻花作品有六個方面的特點:施釉肥厚,釉色凝重;線條流暢,簡潔疏朗;紋肥地瘦,花大葉小;空間勻稱,疏密有致;穿插挪讓,見空說話;講究線條的對比關系。如作品《牡丹紋雙耳瓶》運用了青瓷美如碧玉的釉色,晶瑩柔潤,綠色釉分外令人悅目愜意,具有一種柔和、含蓄,像絲綢般柔和而閃爍的光澤。作品造型端莊、結構嚴謹,注重傳統陶瓷技法的運用。作品的外壁刻上了牡丹裝飾,簡潔大方、明快流暢。牡丹紋在施釉燒成后青釉積于紋路深處,形成了一條條珠綠的積釉帶,美不性收。
徐朝興介紹說:最近兒年,他制作了一套由大中小三種規格構成的《牡丹紋直筒罐》系列,是以舒展大方的牡丹紋為主體,輔以細密規整的跳刀紋,在紋飾構成中形成了疏密對比、線條迥異的藝術效果,施梅子青釉后,光潔剔透,有種類玉般的晶瑩感。以牡丹紋裝飾為主,他還制作了仿古瓷《牡丹紋雙耳盤口瓶》《牡丹紋雙耳瓶》《大粉盒》《牡丹紋罐》《牡丹紋瓶》《牡丹紋小口瓶》等。這些作品的牡丹紋變化多端,有的舒展大方,有的靈動多姿,有的規整平實,很好地根據器型結構和其他圖形輔佐的形式,展示了牡丹紋刻花裝飾的獨特藝術魅力。

2006年創作的梅子青釉《牡丹紋雙耳瓶》
除此而外,他還在《菊瓣紋瓶》《蓮花紋雙耳瓶》《弦紋三足爐》《三足鼓釘洗》。《雙魚洗》《波紋罐》《直線紋蓋罐》《葉紋斗笠碗》等器物上以刻花、起線、貼涂等手法,飾以菊花紋、蓮花紋、弦紋、梅花紋、魚紋、直線紋、葉紋、波紋等不同紋飾,具有很好的藝術效果。特別是《菊瓣紋瓶》將秩序化的菊瓣紋與器型中部的弦紋結合,上下對稱,均勻分布,節奏明快,很恰當地烘托了球形瓶體的藝術造型,瓶口的開敞與瓶底的閉合又形成了一種藝術對比,使紋飾在和諧中有對比,在對比中有變化,是一件難得的梅子青釉佳作。在2005年的《纏枝紋罐》《觀音瓶》,2003年的《蓮瓣紋大碗》,2002年的《螭虎紋雙耳瓶》,2000年的《刻花梅瓶》《幾何紋瓶》《如意紋雙耳瓶》、《風紋盤》等作品中,更是使用了不同的裝飾技法,將遠古紋飾、古典花卉圖形等用于青瓷藝術,起到了耳目一新的裝飾效果。

2003年創作的梅子青釉《蓮瓣紋大碗》

2000年創作的青釉《如意紋雙耳瓶》
徐朝興認為:青瓷刻花技藝是中國燦爛文化的一朵小花或一片綠葉,能夠傳承至今,既有其文化藝術的獨特性,也有其傳承路上的艱辛與曲折。之所以被現代人所喜歡和收藏,是社會發展、文化繁榮的象征,也是對傳承者艱難守護所作貢獻的進一步肯定與認可。但我們絕不能因此而驕傲,只有更好地在傳統中汲取養分,不斷創新,青瓷之路才會走得更遠更長。
所以,對青瓷刻花要求非常嚴格的徐朝興常常說:我很難用一句話來說明哪件作品我最滿意,青瓷“就地取材、因材施藝”,是土與火的藝術,每一道工序都馬虎不得,即使一件殘次品,也都傾注了窯工的心血。就像你問一位母親,哪個孩子最好一樣。對我來說,所有的作品都是我的孩子,我都一樣用心和喜歡。青瓷刻花只是一個廣義的說法,它有技藝上的差別,也有釉水上的不同,一件好的作品,是造型、紋飾、釉色等諸多元素相互統一和諧的體現。其實徐朝興對刻花與上釉的把握是非常成熟的,他刻花的最大特點是刻出的花很有立體感,給人一種栩栩如生的感覺。由于刻花深淺不一,施釉的時候要非常小心,他基本上是一氣呵成,絕不分心。所以他的這類作品燒出來有花紋的地方會凹下去一點,顏色也深一點,有一種朦朦朧朧很含蓄的感覺。
業內人士指出說:欣賞徐朝興的刻花作品,不論你盯著它看多久.你的眼睛都不會感到疲累;而你的心情,也會越來越平靜,因此,喜歡青瓷的人,都有一點閑情雅致,因為一份浮躁的情緒,決定你根本無法真正欣賞青瓷的美。而這一點,正是徐朝興一直所追求的。他認為:一件精美的刻花作品,擺放在那里,觀賞者不必言,作品本身就蘊涵著渾厚的藝術氣息。這種藝術氣息就像古代精美瓷器經過歷史沉淀后自然透出的聲音,美麗而舒暢。
在藝術探索的道路上,徐朝興永遠都不會停歇。當今,每一個人都在期待看到中國偉大陶瓷藝術的復興,看到真正屬于中國文化的陶瓷藝術的再生。徐朝興正如一位沉靜的麥田守望者,在他的陶瓷藝術世界耕耘收獲,以他不斷的創造,縮短著我們與自然與傳統的疏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