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青瓷界泰斗、浙江省青瓷協會會長的徐朝興,不但自己成為中國陶瓷科技界的奇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而且在他的帶領下,兒子、兒媳婦、妻子都成了青瓷界的“名人”:兒子徐凌是浙江省最年輕的工藝美術大師,兒媳婦竺娜亞是中國青瓷界有名的制壺大師,妻子韓紅軍的刻花技術在龍泉也曾名噪一時……
業內人士紛紛評價說,徐家是中國青瓷界名副其實的第一青瓷之家。

龍泉朝興青瓷苑
花樹掩映,幽靜雅致的工作室里,徐朝興一邊讓瓷胎在機器上轉,一邊用手拿刀騰空“抖”動著,隨即美觀又充滿韻味的斜紋脫穎而出。整件作品充滿柔韌和手工之美,風格直追商、周古瓷的神韻,整只碗線條繁多不勝計算。
徐大師介紹說,制作這樣一只碗,至少要“抖”個成千上萬刀,“千刀萬剮”抖出藝術珍品。他透露:“50年來,我都是清晨5點鐘起床工作,一直到早上8點多,這段時間空氣好,人剛剛休息過精神狀態好,而且周圍安靜。”在父親的影響下,其子徐凌也一大早起床,跟隨父親研制青瓷。
作為一位海內外聞名的工藝美術大師,徐朝興確實有點“怪”。
“怪”之一是他特別守時,到藝術巨匠韓美林家去,他提早了好幾分鐘到,就在門口等著,時間一到他才敲門。人家來找他也一樣,徐朝興提前就把茶泡好,先放三分之一水,等客人來了,再兌上熱水,客人正好喝上不燙嘴。
“怪”之二是他創作時誰喊他也不回頭,那天,徐朝興正在工作室創作,一位領導來找他,見他背對著門,便喊他一聲。徐朝興沒出聲,也沒回頭。領導又喊了兩聲,徐朝興仍沒有回頭應答。領導以為徐朝興當上大師脾氣大了,便下樓去了。徐朝興其實知道是誰來找他,只是創作的當口,絲毫不能分神。直到創作告一段落,徐朝興才立馬趕下樓跟那位領導解釋緣由、打招呼。
徐朝興大師從小經歷坎坷,他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制作青瓷中,上世紀50年代勞動競賽中,他創造的單日拉坯產量紀錄,至今無人能破。徐朝興向記者展示他的手臂,年已65歲的他手臂肌肉強健。他說,日本客人曾跟他扳手腕,結果他連贏三場。“我們龍泉青瓷跟景德鎮不同,做一件青瓷,從選料、造型、拉坯到做釉水等所有工序都是一個人獨立完成,我的肌肉就是常年拉坯練出來的。”
1982年,龍泉縣領導先斬后奏,把徐朝興從工人連升六級破格提拔為龍泉青瓷研究所所長。為了青瓷,徐朝興不斷思考創新,作品連續在全國陶瓷評比上獲第一名,并作為國禮贈送外國元首。作為青瓷的傳承人,他感覺責任重大,不僅要為青瓷留下更多的經典作品,還要培養一批后繼者把青瓷文化發揚光大。

在龍泉3000多藝人中,徐朝興的兒子徐凌是年輕藝人中最杰出的代表。徐凌作品清新淡雅,視角獨特,工藝精湛,釉色晶瑩,在青瓷界獨樹一幟。
耳濡目染,小時候的徐凌就在父親身邊玩泥巴,捏泥人,對制作盤盤罐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90年,對龍泉青瓷有濃厚興趣的徐凌選擇報考了中國美院,被設計專業錄取。在大學里,徐凌如魚得水,如饑似渴地學習設計方面的知識。1993年,他從中國美院畢業后,又到外資企業做設計工作,取長補短,積累實踐經驗。后他又東赴日本考察學習日本的陶瓷業。在日本學習的一年時間里,他刻苦鉆研,融會貫通,借鑒西洋藝術之長,在陶瓷藝術領域里盡情地遨游。
回國后,徐凌和父親一起共同研究制作龍泉青瓷。1998年5月,徐凌把自己關在房間里整整思考了一個星期。一個星期后,一個打破傳統、很有創新的龍泉哥弟窯設計圖樣出來了。徐朝興一看,眼睛一亮,大為震驚——這設計實在太美了。又過一個星期后,設計圖變成了實物,一件精美的青瓷誕生了。這件取名為《手足情》的作品,當年獲第六屆全國陶瓷藝術設計創新評比優秀獎。
藝術的追求是永無止靜的。面對成績,徐凌又開始了設計創新。可以說是一發不可收拾了:2000年創造的作品《江南春》和《哥窯刻牡丹瓶》獲杭州西湖博覽會首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美術精品博覽會優秀創作獎和銅獎;2001年應邀赴韓國參加第六屆韓國康津中韓青瓷文化交流,其作品深受好評;2001年其作品《秋韻》獲首屆(杭州)國際民間手工藝品展覽會金獎;同年作品《灰釉器皿》參加第一屆全國陶瓷工藝設計展覽和評比,深受專家好評;也是在這一年,作品《秋韻系列》獲杭州博覽會第二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2002年他的作品《秋之戀》獲第七屆全國陶瓷藝術設計創新評比金獎;2006年,他的作品又獲第八屆全國陶瓷藝術設計創新評比銅獎……他舉不勝舉的作品創新和來之不易的榮譽讓國內陶瓷界的專家嘆為觀止……
徐朝興媳婦竺娜亞長得水靈靈的,你始終想不到她會與青瓷打交道,但業內人士紛紛評價說,30多歲的竺娜亞目前是中國青瓷界出名的制壺大師了。
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在徐朝興大師的精心指導下,娜亞通過短短幾年的努力,取得了驕人的成績:2001年,她的作品《梅子青青》獲第二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銅獎,2001年《牡丹梅子青》獲第三屆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優秀獎,2002年《蓮花香爐》獲麗水市首屆旅游商品設計大賽入圍,2002年《瓷舟》獲第七屆全國陶瓷藝術設計創新評比二等獎,2002年《新食器時代》獲第七屆全國陶瓷藝術設計創新評比二等獎,2002年《古往今來》獲第七屆全國陶瓷藝術設計創新評比優秀獎,2003年《潤》獲第二屆全國陶瓷藝術展覽入選獎,2003年《珊瑚》獲浙江省工藝美術精品展優秀獎,2004年《玲瓏香熏〉〉獲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銅獎,2005年《熱帶》獲第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2006年《巢》獲第七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銅獎,作品《飾》、《壁燈》、《憶》分別獲第八屆全國陶瓷藝術設計創新評比優秀獎、銅獎、銀獎,2006年《青罐》獲中國五大名窯展金獎……
如今,竺娜亞創作出的新作品——青瓷《玉壺》,又在中國青瓷界引起了轟動。
龍泉青瓷在最輝煌時期,作為官窯貢獻給朝庭的,沒有唐法門寺式的璀璨茶具、青瓷的斗笠碗和執壺;在盛行斗茶的宋代,不敵建州的兔毫盞;元明時,“茶盞以雪白者為上”了;明清期間,宜興紫砂和景德鎮青花瓷器異軍突起……在“器為茶之父”的茗飲茶文化歷史里,龍泉青瓷一直沒有入其主流。
娜亞認為,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喝茶品茶了,對泡茶器皿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碧玉青瓷泡綠茶,她認為用青瓷來沖泡綠茶是最合適不過了。在盛行茶道茶禮的日本和韓國,青瓷茶具十分流行。茶文化的推動,綠茶文化的興起,對重新定位青瓷茶具,是一次歷史性的機遇,應該要像開發仿古瓷和創作藝術瓷那樣來開發青瓷茶具…… (編輯: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