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錫良,原籍安徽省黟縣,1922年2月生于景德鎮。系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美術大師。
其幼年隨叔父王大凡學繪瓷畫。1952年進入景德鎮美術合作社,2年后轉入景德鎮工藝社,隨后進入輕工業部陶瓷工業科學研究所,從事陶瓷美術創作、研究。王錫良1959年被景德鎮市人民政府首批授予“陶瓷美術家”,1979年被輕工業部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為景德鎮市首位獲此殊榮者。1987年被評定為高級工藝美術師職稱,1992年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 殊津貼”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景德鎮書畫院院長。
王錫良的作品,講究立意,注重裝飾,追求靜水流深的藝術效果。其用筆繁簡有度、設色清雅豐潤、構圖巧妙自然。王錫良筆下的人物,素素的,淡淡的,沒有濃妝艷抹,倒顯出一副小家碧玉的樣子,也印證了他的一種想法:最美既是簡約。
崢嶸歲月·紅色官窯|王錫良作品系列之一


廬山二景·顏色釉刻花粉彩雙耳瓶
題識:1. 仙人洞 2.廬山含鄱口
鈐印:1. 一九七三;2.錫
底款:景德鎮陶瓷研究所制
創作年份:1973 年(癸丑年)
H:34cm D:18cm
王錫良以山水、人物畫最為擅長。他中年變法,從繪畫基礎入手,練素描畫速寫,深入生活,師法自然,博覽眾長。涉足景德鎮的鄉間林野,遠游祖國名山大川,收集了豐富的第一手畫稿,開闊了視野,拓寬了思路,豐富了創作源泉,不斷推出新作。他的作品大處作眼有氣勢,小處觀之有意味,因善畫中國畫,刻意在陶瓷作品中揉進中國畫講求神韻、計白當黑的形式美感。王錫良的作品,講究立意,注重裝飾,追求靜水流深的藝術效果。其用筆繁簡有度、設色清雅豐潤、構圖巧妙自然。此作品器型端莊,器身暗刻芙蓉花,通體施青釉,凸顯素雅氣質,瓶兩邊開光,開光出立意謀篇之功力令人叫絕!畫面中遠山巍峨,若隱若現。畫心處繪壯麗山河。神游于此的華夏兒女喜形于色,陶醉于廬山的秀美風光之中。此作之藝術感染力直叫人拍案叫絕。
崢嶸歲月·紅色官窯|王錫良作品系列之二


松溪高士圖(局部圖)
題識:松溪高士
鈐印:王
底款:尚公珍賞
創作年份:上世紀70 年代末
D:20cm
胭脂紅由于釉中含金,因此也常被人稱為“金紅”,與軋道工藝有機結合,渾然天成。薄胎瓷乃自元代以來景德鎮傳統工藝中久負盛名的特種工藝產品之一。該器純手工制作,其胎質“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予人以“白勝霜雪、薄如蛋殼、輕若鴻毛”之感。此作以粉彩繪就。畫心處虬松如擎,清冽蒼翠;遠山處溪流潺潺,迂回曲折;溪岸處高士盤膝,吟誦唱和。作者以嫻熟的粉彩瓷繪技藝,將中國傳統題材之“文人雅集”演繹得輕松自得,古意盎然。
崢嶸歲月·紅色官窯|王錫良作品系列之三

江山如畫·粉彩薄胎膽瓶
題識:江山如畫。一九七九年錫良寫
鈐印:王
底款:景德鎮制
創作年份:1979 年(己未年)
H:16cm D:6.5cm
此作品畫面以粉彩青綠山水寫意,描繪如畫的江南美景。作者以淡色寫遠山高聳,綿延婉展,及中區見山頂古亭挺立,由實見虛,只見山水環抱,山村秀麗,桃花如潮,紅亭、紅房、紅花映成一片,恰似“三月桃花紅似火”。近景湖水似鏡,山峰、桃花與水中的倒影相映成趣,大自然的秀美靈動盡收筆端。好一幅“江山如畫”之勝景。
崢嶸歲月·紅色官窯|王錫良作品系列之四






廬山寫生系列作品(6 條屏)
題識:
1. 牯岺輕云。丙戌白露錫良寫生;
2.《松根》鄒獲帆詩一首。丙戌夏與妻子女等十余人來廬山避暑住牯岺慧遠路136 號陳先生家,屋后山松樹滿山,選畫一樹,我滿意。王錫良記;
3. 廬山錦繡谷。丙戌七月王錫良寫生;
4. 廬山錦繡谷有巨石鑲好運石三字,游人至此導游者曰一摸得官,二摸得財,三摸艷福來,今天好日子,我認真畫您也望賜好運給我吧。丙戌立秋,王錫良;
5. 暮色蒼茫看勁松, 亂云飛渡仍從容。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恭錄毛主席廬山詩。石松圖。丙戌夏錫良;
6. 月照松林。丙戌夏錫良作
鈐印:
1. 良;2. 名山名景;3. 良;4. 松林間;5. 良;6. 名山名景;7. 良;8. 名山名人;9. 王;10. 良;11. 名山名景;
創作年份:2006 年(丙戌年)
H:40cm W:4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