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隊員在夏侯文藝術館前合影
當第一縷澄澈透明的光柝從那層疊的葉子中穿梭,與我們的臉頰親密接觸,融化了我們所有對擺脫被子溫存的一絲眷戀。我們揉了揉惺忪的睡眼,迅速洗漱,便滿懷期待踏上了今日的調研之途。今天我們拜訪的對象是國家級龍泉青瓷燒制技藝傳承人夏侯文老先生。拜訪前夕,我們便深入了解了青瓷燒制技藝的基礎常識,對夏侯文生平的基本經歷也爛熟于心,而其《雙魚洗》、《飛龍在天》的聲名早已馳名海外,令我們心向往之。

梅青釉《荷風筆筒》 作者:夏侯文 現館藏于綠寶石藝術陶瓷館
一.薪火相傳,推陳出新
一如既往的“徒步”,夾雜著歡聲笑語,我們悄然抵達了夏侯文藝術館。進到館內,目光朝展臺微微一瞥,蓮花瓣狀的粉青盤內,兩條橙紅色的小魚姿態搖曳靈動,似有所語。我們不由贊嘆稱迭。
垂涎欣賞之余,一風華正茂,器宇軒昂的中年男士迎面走來,他就是夏侯文先生之子夏侯輝大師。夏侯輝大師領著我們參觀了展廳,并與我們深入交談了對青瓷的些許見解,他稱現代龍泉青瓷的發展與時代潮流演進存在某種契合關系。即建國初期,百廢待興,人們大多關注溫飽問題,故青瓷制造側重發揮其耐用的效能,因而厚胎青瓷在當時風靡一時。竹節杯在實用主義浪潮蔓延擴散中逐漸深入人心。夏侯輝大師稱挪威的路易·愛麗坦言:自己生平有兩件最喜愛的青瓷作品,一為竹節杯,二為竹節筆筒,而這兩件作品恰出自家父之手,言語間流露出些許驕傲意味。他稱竹節杯創造了銷售奇跡之淵藪在于竹節杯柄的設計暗含節節高升的寓意。但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施行與深化,人們逐漸將關注點遷移至青瓷的審美層面,薄胎青瓷逐漸成為龍泉青瓷的主流制作方向。其輕盈的特質迎合了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實現了器物與生活的完美吻合。
夏侯輝大師稱家父作品之所以能獲得諸人交口稱贊,在于其能發揮自身的科班優勢。意即他制作前事必躬親地繪制好圖紙,既使制作工序有理可循,又為作品的后續傳承創造了可能性。而父親的釉上彩技術與書法、國畫寫意的融合令龍泉青瓷進入出神入化之境。最后夏侯輝大師亦表示了隱憂:龍泉青瓷盡管在一帶一路的推動下正走向二次復興,但其樣式雷同化的問題仍不容忽視。
二.君子之交淡如水,贈饋之間見真情
在展廳飽嘗視覺饕餮之后,下樓后,發現大師正淺淺翻閱圖冊,時而漫不經心,又時而若有所思,仙風道骨顯露無疑。
呷一口清茶,大師開始侃侃而談,字字珠璣,字句間無不透露哲思。大師語重心長地說,盡管而今看來,我們的專業難以短時間內產生實際功效,但我們應該一心一意,以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自勉。任何成就的取得必屬于勤快的人。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夏侯文大師稱自己當初和另一本科同學畢業后一同進入陶瓷廠工作。同學能言善道,一路扶搖直上成為副廠長后,便對青瓷技藝棄如敝屣,而今逝去卻也無人知曉;自己雖暫時不被賞識,但腳踏實地,將青瓷技藝一以貫之,而今名在四方。
面對名利,我們可能一時無所適從,夏侯文大師以自己與啟功先生的“奇緣”勉勵我們。有一次,啟功先生在北京參加政協會議,浙江省政府的某政協代表亦與會。而該代表與夏侯文大師交情匪淺,因此他與啟功先生交談間提及有一個名為夏侯文的年輕人在青瓷燒制方面卓有成就。啟功先生便稱要題字贈有緣人,政協代表旋即打電話問夏侯大師是否有想題的字,夏侯大師脫口說要“夏侯文收藏證書”幾個字,拿到字后大師深感不安便立即著手燒制了畫筒贈予啟功大師;啟功大師又復以“藝無止境,推陳出新”贈之。夏侯大師調侃多少錢方得堪受此物,啟功先生一笑泯之,能得夏侯大師垂青,此乃宣傳之效用;但夏侯大師依舊精心燒制了一套畫具贈予啟功先生。贈饋之間,君子的淡水之交顯露無疑:君子之交講求意趣相和,以義不以利。
三.無心插柳柳成蔭,妙手偶得成佳作
夏侯文大師言至興起,便談起了自己畢生最得意之作。該作品的誕生充分印證了“無心插柳柳成蔭”個中玄妙。夏侯文大師為準備青瓷界的“十年華山論劍之約”即全國陶瓷大會,便傾全身之力苦思冥想具體器型。但八年之內收獲寥寥,燒制線上匆匆掠過的產品終難以免遭被銷毀的宿命。

但靈感的迸發具有突然性,一日,夏侯文大師外出采風時夜宿旅館,閑來無事在沙發上漫不經心地翻閱著旅館提供的時尚雜志,雜志圖片上的犬牙交錯的幾何圖形頓時打開了夏侯大師的靈感閘門。何不以傳統之器承載現代之形,讓東西方審美在交融間產生張力感,進而給予觀者視覺的新奇感。于是夏侯文大師旋即執筆繪制了草圖,并力圖在燒制過程中融匯哥窯、弟窯、定窯多項技術,集百家之長,開燒制之先河。歸家后與兒子夏侯輝大師反復參詳,斟酌后便著手準備,燒制。起初,夏侯文大師希望以潔白無瑕的釉色為基底,輔之以抽象的幾何圖形,展現出吸毒者虛無的意識境界,進而起到告誡觀者的作用,并意欲命名為“白色的誘惑”。但每一絕妙之作的問世多為神來之筆,青瓷自帶的“紫金土”在燒制過程中便擴散為不規則的紫紅色塊,與白色的基底形成鮮明反差。但這一巧合之舉,使得白色瓶身擺脫了單調枯燥而趨于靈動。夏侯文先生喜不自勝,便將錯就錯,將其命名為“紅色的誘惑”,這次奇妙的“錯位”卻在終評中獲得24位評委的一致好評。而這件作品在一位臺商的軟磨硬泡的乞求下,夏侯文大師無奈答應。而今回憶起,夏侯文老先生稱后悔莫及。之后雖多次試圖還原,但或因器型難以像原件般完美無瑕,或因妙手偶得的褐紅色澤難以如原件般靈動自然而以失敗告終,這也令“紅色的誘惑”難以復制。
四.結語
夏侯文大師在物質翳障中屹立不倒,以青瓷為畢生所愛,所致之事,矢志不渝,一以貫之,必有余響。

哥窯《紋片如意尊》 作者:夏侯文 現館藏于綠寶石藝術陶瓷館
夏侯文,1935年8月出生于江西,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中國瓷網及綠寶石藝術陶瓷館的陶瓷藝術顧問。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中國一級民間工藝美術家,現任職于浙江省龍泉市夏侯文龍泉窯研究所。
夏侯文大師基礎理論知識扎實,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深厚的傳統功底。幾十年來為振興龍泉青瓷投入了極大的精力,在探索古瓷的藝術與實用相集合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創作作品達四千余件套參加過挪威,日本等國際博覽會展品設計,設計了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專用餐具。首創哥窯日用瓷、哥弟窯結合瓷。成功地研制出《青瓷釉下彩》、《青瓷玲瓏》、《簿胎青瓷》。其作品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四件、中國工藝美術館收藏二件、國務院中南海紫光閣收藏三件、中國陶瓷館收藏二件。作品“梅子青九寸雙魚洗”經國務院收藏并定為國禮饋贈外國元首;中國歷史博物館鑒定其為世紀陶瓷經典,是珍貴文物藏品;中國工藝美術珍寶館專家們將其鑒定為“中國工藝美術珍品”,由國家收藏在珍寶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