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是舉世聞名的瓷都,千年不熄的窯火,世代不斷的制瓷,培育了成千上萬的能工巧匠,產生了陶瓷技藝世代相傳的“陶瓷世家”,這是景德鎮的一大特色,是瓷都屢創輝煌歷史長河中又一獨特的文化景觀。
本文匯集的是1994年中共景德鎮市委,市政府授予的24戶“陶瓷世家”近幾代的名人名作。其中從事陶瓷藝術的18戶,從事陶瓷工藝的6戶。按照中共市委、市政府批文所列“陶瓷世家”的名單逐一介紹。
王錫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其父王大屏(1952年去世)14歲從安徽省黟縣家鄉出來,先學選瓷,后學填瓷,此后數十年開紅店“天平瓷社”其子女王采、王小鳳、王秋霞受其父熏陶、培養、從事陶瓷藝術創作、在陶瓷藝術界有一定的影響。
王隆夫:男,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其祖父王昌杉,光緒、宣統年間為御窯廠總辦(即總管御窯)。擅長高溫顏色釉品種配方,對歷代各名窯瓷鑒別富有經驗。其父王廷芳、畢業于江西窯業學校后,考入上海美專。善畫畫、詩文、篆刻,曾一度協助父親王昌杉管理窯場。自己亦時以畫畫從事陶瓷裝飾。其子女王淑凝、王安維、王淑明、王淑煖均繼承父業維陶瓷藝術事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張松茂:男,藝名"芝山松茂"。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其祖父張有才(已故)先后從事燒窯、做坯、畫瓷,40歲后從事陶瓷銷售,其父張德生(1909-1969),高級工藝美術師。其子張曉東、張曉杰、張慧均繼承家業,從事陶瓷事業,做出了一定的成績。
王恩懷: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其祖父王秀春(1851-1904)精于青花,系當時繪制青花高手。其父王步(1898-1968)是著名陶瓷美術家,首創借鑒水墨技法創作青花,被譽為“青花大王”。其長兄王聲懷(1929-1991),二兄王希懷(1932-1982)均從事陶瓷藝術事業,精于青花,受到陶瓷界的好評。其子王清平、王青,媳徐國琴、李燕及侄王華都酷愛陶瓷,在陶瓷事業中做出了一定的成績。
陸如:男,1936年1月生,江西豐城人,自幼隨父學藝,酷愛陶瓷藝術,拜著名國畫家許麟虗為師,傳習技藝。現任景德鎮陶瓷職工大學美術系高級工藝美術師。擅長中國花鳥畫,陶瓷釉上、釉下綜合裝飾,作品曾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展。1988年應邀赴日本國,1994年赴泰國做藝術交流。1993年至1996年作品四次在香港展出,深受海內外各界人士青睞。陶瓷精品被日本等國以及中國工藝美術館收藏。現為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江西省美協會員,北京齊白石研究會會員。其父;陸云山(1901-1974)擅長花鳥,精于新彩研究,有“八小名家”之譽;其子陸濤、陸巖繼承家藝,兼集當代畫家之長。
曾山東:男,原籍江西省羊城市,1926年6月出生于景德鎮龍船弄瓷雕藝人之家。其父曾龍升,是景德鎮瓷雕名師,陶瓷美術家,是“陶瓷曾”的創始人,與天津“泥人張”、佛山“陶塑劉”并稱為中國雕塑巨星的工藝美術家,6歲那年不慎落水得病,用藥不當,致終生聾啞。8歲正式隨父學藝,在父親悉心授導和嚴格要求下,他克服生理缺陷,從復制開始,苦練基本功,14歲時,便能獨立創作。曾山東高小文化,在景德鎮市雕塑瓷廠從事陶瓷雕塑創作,現任技術職稱高級工藝美術師,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江西分會會員、中國盲人聾啞人協會會員、江西省盲人聾啞人協會副主席、景德鎮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理事。1961年,被授予景德鎮"陶瓷美術家"稱號。曾山東善于創作氣勢恢宏的大型組雕,代表作有《飄海八仙降八獸》《偉大的勝利》、《三打白骨精》、《孫悟空奮戰眾天神》、《十二花神》《三星下棋》等瓷雕,反映了他獨特的創作才能。
其子曾繼榮13歲隨父學藝,酷愛瓷雕,是繼承“陶瓷曾”的第三代主要傳人。
王懷俊: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西省工藝美術大師。其祖父王大凡,為景德鎮陶瓷美術名家、"珠山八友"之一;父親王曉凡(1918-1963)為景德鎮陶瓷美術家,以粉彩仕女瓷畫著稱創造性的發明了“陶瓷粉彩貼花”,為陶瓷生產填補了一項空白。其女王瑩繼承父業,從事陶瓷美術研究與創作。其子王榿畢業于上海美術學院、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研究生。
謝勝旺:男,原籍江西省臨川縣,1941年10月出生于景德鎮,自幼生長在一陶瓷世家。謝家至今連續六代人歷時百年從事陶瓷器型、陶瓷民間美術技藝的實踐,其家族形成并代代相傳著陶瓷堆雕絕技,聲名遠揚。
1949年,謝勝旺隨父謝集賢學習堆雕、刻花技藝,1968年接受青花瓷畫的練習。多年來,他曾任建國瓷廠雕刻組組長、美研所主任等職,現任技術職稱高級工藝美術師,謝勝旺全面繼承了祖傳的堆雕、刻花技藝,在新的工藝、新的材質、新的表現形式的影響下,他發揮了祖傳絕技的特長,揉迸綜合裝飾新形式,設計創作了大量的汲古出新的陶瓷堆、刻花新品種。他擅長龍、風、獅、花鳥、人物題材的創作,善于將傳統圖案飾于新的表現形式之中。作品大至雙萬件瓶,小及件內瓶罐,運用的材質以影青、青花裝飾為主,兼涉高溫色釉,釉上、釉下綜合裝飾。他的作品重古意,繁冗疏朗各得其妙;承家傳,巧于求新;趨時代,自立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