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瓷網訊)汝州市朱文立汝瓷藝術中心被授牌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

朱文立大師為朱東明總經理解說汝窯天青釉的二次窯變過程
汝窯是我國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其胎質細膩、色澤獨特,制作工藝極為考究,是舉世公認的藝術瑰寶,在中國陶瓷史上有“汝窯為魁”之美譽。汝窯燒制技藝失傳八百年來,海內外陶瓷藝人為使天青釉再現于世,仿燒不斷,但終因不得其秘訣而未能成功。因而世人有“造天青釉難,難于上青天”的說法,更為汝窯蒙上了神秘的色彩。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汝窯燒制技藝)傳承人朱文立經過二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和上千次的實驗,終于使一代瑰寶——汝窯天青釉再現于世,并于1988年通過了輕工部和河南省科委的鑒定,填補了中國陶瓷史上“汝窯”這項空白。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是指在具有生產性質的實踐過程中,以保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真實性、整體性和傳承性為核心,借助生產、流通、銷售等手段,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資源轉化為文化產品的保護方式。目前,這一保護方式主要是在傳統技藝、傳統美術和傳統醫藥3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實施。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汝瓷燒制技藝)傳承人、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朱文立
朱文立,1946年出生于河南汝州,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汝瓷燒制技藝)傳承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中國古陶瓷研究會會員、河南省分會理事、中國科技考古學會理事、中國瓷網、綠寶石藝術陶瓷館陶瓷藝術顧問。
朱文立大師自1976年以來,一直從事汝瓷研制工作。1987年研制成功了汝窯天青釉,1988年6月通過了輕工部鑒定,填補了我國“汝窯”這項空白,使斷代幾百年的汝官瓷再現于世,并載入《1990年中國技術成果大全》;1993年主試完成了省科委下達的“寶豐清涼寺汝官瓷的仿制”攻關項目,并通過了省科委的鑒定。1994年榮獲“聯合國技術信息促進系統”頒發的“發明創新科技之星”獎。1998年8月獲“首屆中國國際民間藝術博覽會”金獎,被平頂山市委、市政府授予“平頂山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稱號。多次應邀參加“國際古陶瓷科學技術討論會”,發表論文120余篇,被譽為“青瓷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