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國家博物館“工藝美術雙年展參展”作品收藏儀式于2016年10月10日10點上午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楠木廳舉行。

“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已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連續舉辦了三屆,是匯集全國工藝美術各個門類精品佳作的最權威的國家級展覽。

釉下五彩傳承人陳利與國家博物館館長呂章申在作品《萬紫千紅》前合影
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中華文化的祠堂和祖廟,是“中國夢”的發源地,是國家的文化客廳。國博一直致力于構建傳承體系,振興傳統手工技藝,弘揚工匠精神,傳遞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的正能量,建立民眾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振興傳統工藝”。近年來,隨著國博“歷史與藝術并重”發展定位的確立,我們在優秀傳統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通過這個展覽,我們發現了許多堅守傳統并勇于創新的工藝美術家,同時收藏了這批工藝精湛、格調高雅的當代工藝美術作品。這在探索和引領工藝美術行業的發展方向。推動工藝美術事業和非遺活態保護方面都有著十分重大地意義。

國家博物館“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展廳
本屆雙年展,國家博物館征集了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和中青年工藝美術作者共21人的24鑒作品,分別為:甘而可、李鳳榮、鄔建美、王篤芳、陳利、阿旺、劉比建、于春霞、張德和、周秉益、黃文壽、徐元寶、林洪英、史俊賢、陳偉毅、桓貢、龍知布、劉勁松、鄭勝亮、劉紅立和程浩。涵蓋玉石、竹木、漆藝、金屬工藝、刺繡、陶瓷和唐卡等主要工藝門類,代表了中國當代工藝美術的最高水平。作品藝術品位高雅,工藝精湛,并有鮮明的時代感及個人藝術語言的獨創性。這些作品入藏國家博物館,從文化性、藝術性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實踐與保護的角度,向全國甚至全世界展示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在當代的繼承與發展,展現我國民族文化中優秀的傳承和保護,也是對每位作者的堅守和付出最好的回報。

醴陵釉下五彩技藝傳承人陳利作品《萬紫千紅》
2006年父親陳揚龍作品《國色天香》入藏國家博物館,時隔十年,2016年他的女兒陳利作品《萬紫千紅》入藏國家博物館。

醴陵釉下五彩技藝傳承人陳利在國博
陳利,1968年出生于醴陵陶瓷世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醴陵釉下五彩燒制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陳利自幼隨父陳揚龍大師學藝,18歲進入湖南省陶瓷研究所,至今從藝30年。在父親陳揚龍先生(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醴陵釉下五彩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的悉心教育下,對釉下五彩的燒制技藝有了深刻的認識,是父親一生總結的“薄施淡染”技法形成的見證者和直接傳承人。在色料、泥釉配制、繪制技法等多方面進行深入研究,使其技法不斷完善,其作品清新淡雅,溫潤如玉,真正做到了“玉的感覺,雅的感受”。陳揚龍大師過世后,很好的繼承了父親的藝術理論和藝術精神,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事業的傳承與發展努力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