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近兩年來宋元瓷器更頻繁地亮相在國際國內的藝術品拍賣會上,相對于明清瓷器而言,元宋唐瓷器時代早,高于明清之上,且存世稀少,所以稱之為高古瓷。但不管哪一種觀點,大家都一致地認同高古瓷至少是明清以前各朝代燒制的瓷器,并以此術語統稱之,從而與明清瓷器在各個方面區別開來。



高古陶瓷主要是元以前出土的陶瓷器,由于是土中而來,自然會留下明顯的出土痕跡,其中表面的土斑就是最主要的特定依據。任何土壤中都含有各種礦物質和有機質,礦物質含鈉、鉀、鈣、鐵、鎂、鉛等元素的硅酸鹽、氧化物、硫化物、磷酸鹽等。有機質是土壤中以各種形態存在的有機化合物,有碳、氫、氧、氮和少量硫元素組成的天然絡合劑。



另外,高古陶瓷受土壤中這些化學元素和侵蝕以及地溫的影響,釉面產生開裂和腐蝕。開裂、腐蝕的胎體表面大量吸收泥土中的礦物質和有機質,隨著時間逐漸粘積在胎體上,會形成“土斑”。土斑有兩種,一種稱“蠶卵斑”,成顆粒狀,像桑蠶產下的卵子一粒粒聚結在一起,大面積在陶瓷器表面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