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瓷花口碗 五代 高5cm 口徑13.6cm 底經5.8cm 高梧樓藏

黑釉蓋罐 唐 高14.4cm 口徑6cm 底徑5.9cm 樂道堂藏


黑釉鳳首壺 唐 高38.5cm 口徑4.3cm 底徑14.1cm 紅苒精舍藏
雞首壺
最初的雞首壺是在盤口壺的一側肩部塑一個尖嘴無頸的實心雞頭,相對的另一側從肩部到盤口塑雞尾。雞頭純粹是裝飾,而雞尾可當把手用。大約在東晉時,雞嘴改作圓形,中空成管狀,從而成為具有實際傾倒作用的“流”。雞首壺后來持續發展,越做越生動優美,一直流行到唐中期,才衰微下去。
“雞首壺”并不是古代的稱呼(古作“罌”),而是現代依據器形命的名,但它已具備了現代茶壺的基本形狀,可以看作是茶壺的祖先。
唐中期以后,取代雞首壺的是注子。由盤口變成了撇口,頸變得粗短,器身變高呈圓筒狀,雞頭被簡化為短小的管狀流,流和把依舊安在肩部兩側,有的保留了系,平底沙胎(后來也發展出了圈足),整個器形顯得穩重端莊。

黑釉葫蘆瓶 唐 高11.8cm 口徑2.6cm 底徑5.8cm 高梧樓藏


黑釉注子 唐 高9.2cm 口徑4.3cm 底徑4.8cm 高梧樓藏


外茶葉末內白釉三足鐺 唐 長安醴泉坊窯 高3.3cm 口徑9cm 高梧樓藏

外黑內白釉把杯 唐 長安醴泉坊窯 高4.8cm 口徑8.1cm 底經3.8cm 高梧樓藏

外黑內白釉缽 唐 長安醴泉坊窯 口徑10.2cm 底經2.5cm 高梧樓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