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珍珠地劃折枝牡丹紋臥虎枕 北宋 長25厘米 寬15.4厘米 高11厘米 磁州窯博物館收藏。
臥虎形枕,一虎伏臥,虎頭左向扭,兩前爪放于領下,雙目圓瞪,嘴微張,背部馱一長方形枕面,長尾盤于后腿旁。模制。釉色粉白,木光。黃褐胎。珍珠地劃花,枕面內劃大朵折枝牡丹花,珍珠地劃紋內填紅褐色彩料。造型生動,神態逼真,劃花流暢自如。

白釉珍珠地劃三欄十字大葉紋葉形枕 北宋 長30.2厘米 寬27.5厘米 前高7.5厘米 后高17.5厘米
枕面為葉形,前端翹起,墩座稍小,為規整的五邊形。珍珠地劃花,釉色粉白,光潤。棕褐胎。花紋分四層,第一層為卷草紋,第二層為錢紋,第三層為斜十字大葉紋,第四層為卷草紋。珍珠地劃紋內填粉紅色彩料。造型端莊,花紋規整。磁縣觀臺窯遺址發掘出土。私人收藏。

黑釉喇叭口短流球腹注壺 北宋 口徑8.3厘米 底徑7.5厘米 高22.3厘米 磁州窯博物館收藏
腫唇,喇叭口,長束頸,短流,泥條柄,肩部有一周凸棱,圓球腹,圈足外撇。黑釉不到底,釉光亮。灰褐胎。造型端莊、雅致。

白釉剔半圓大葉紋豆形枕 北宋 長19厘米 寬16.5厘米 后高9厘米 前高7.8厘米 私人收藏
橢圓形,前端翹起,枕面與枕側壁圓角相接。白釉剔花,釉色光潤。青灰胎。枕面花紋分三層,上層剔相對大葉,中層隔曲帶紋,下層剔半圓大葉紋。花紋規整、古樸。

白釉素面委角形枕 北宋 長25厘米 寬19.5厘米 后高9.5厘米 前高11.5厘米 磁州窯博物館收藏
委角形,兩端稍翹起,枕面與枕側壁圓角相接,側壁近垂直,四角內曲成委。白釉光潤。黃灰胎。

白釉書“風吹前園竹”詩文豆形枕 金代 長26厘米 寬11.5厘米 后高11.5厘米 前高9厘米 私人收藏
橢圓形,兩端稍翹起,枕面與枕側壁圓角相接,側壁近垂直。白釉褐彩,釉色光潤。黃灰胎。枕面褐彩書寫“風吹前園竹,雨灑后亭花”。字體秀麗瀟灑。

白釉書“子孝妻賢”詩文豆形枕 金代 長25厘米 寬19.5厘米 后高9.5厘米 前高11.5厘米 私人收藏
橢圓形,兩端稍翹起,枕面與枕側壁圓角相接,側壁近垂直。白釉褐彩,釉色光潤。黃灰胎。枕面褐彩書寫“父母無憂因子孝,夫無橫禍為妻賢”。字體工整,遒勁有力。

白釉書“見賢思齊”文豆形枕 北宋末年 長30厘米 寬22.8厘米 后高11.5厘米 前高9.5厘米 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私人收藏
橢圓形,兩端稍翹起,枕面與枕側壁圓角相接,側壁近垂直。白釉褐彩,釉色光潤。黃灰胎。枕面中央褐彩書寫“見賢思齊”四字,兩側分別書寫“山花插寶髻,石竹繡衣裳”。字體挺拔,遒勁有力。

白釉書“樹白梅交粉”詩文豆形枕 金代 長26.1厘米 寬18.5厘米 后高11.9厘米 前高9.2厘米 私人收藏
橢圓形,兩端稍翹起,枕面與枕側壁圓角相接,側壁近垂直。白釉渴彩,釉色光潤。黃灰胎。枕面揭彩書寫“樹白梅交粉,云低雁失行;只將天一色,可共月交光”。字體娟秀、優美。

白地劃曲帶大葉紋筒形罐 北宋末期至金代前期 口徑15.4厘米 底徑11.1厘米 高13.7厘米 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收藏
方唇,侈口,內部有一凸臺,成子母口形,直壁稍敞,深腹,下腹部斜折,平底。劃花。直白釉稍泛灰,光潤,施滿釉。灰白胎,較細。口沿下有一周乳釘紋,中層為曲帶紋,下腹一周為連續大葉紋,均加蓖紋地。1987年磁縣觀臺窯遺址發掘出土。

紅褐釉喇叭口小瓶 東魏 口徑7.6厘米 底徑5.8厘米 高17厘米 磁州窯博物館收藏
唇口外卷,束頸,豐肩,上腹鼓,下腹斜內收,餅足。紅褐釉,施釉不均勻,光潤。褐色胎。造型豐滿,典雅,是東魏時期的典型器物。磁縣東陳村堯趙氏墓出土。

紅褐釉雙系盤口壺 東魏 口徑4.5厘米 底徑4.5厘米 高15.5厘米 磁州窯博物館收藏
圓唇,盤口,束頸,圓肩,瘦長腹,下腹內收,平底,肩部貼兩個系,柄殘。紅褐釉,施釉不均勻,光潤。褐色胎。造型修長,秀美。磁縣東陳村堯趙氏墓出土。

醬釉豐肩四系罐 東魏 口徑9厘米 底徑7.8厘米 高14厘米 磁州窯博物館收藏
斂口,沿面略凹,豐肩,瘦長腹,平底,肩部安塑四系。滿醬褐釉,上濃下淡,光潤。土黃色胎。造型豐滿,典雅,是東魏時期的典型器物。磁縣東陳村堯趙氏墓出土。

醬釉豐肩四系罐 東魏 口徑8.7厘米 底徑7.6厘米 高13.5厘米 磁州窯博物館收藏
斂口,沿面略凹,豐肩,瘦長腹,平底,肩部安塑四系。滿醬褐釉,上濃下淡,光潤。土黃色胎。造型豐滿,典雅,是東魏時期的典型器物。磁縣東陳村堯趙氏墓出生。

青釉四系堆蓮紋蓋罐 東魏 口徑10.5厘米 底徑10厘米 高25.5厘米 磁州窯博物館收藏。
直口,短頸,溜肩,鼓腹,平底,肩部貼四個橋形系,腹中部刻外翹覆蓮瓣,蓋上堆塑雙層仰蓮瓣。青黃釉,細膩,光潤,開片,施釉不到底。灰白胎。磁縣大冢營村茹茹鄰和公主墓出土。

青釉深腹碗 東魏 口徑8.9厘米 底徑3.6厘米 高7厘米 磁州窯博物館收藏
尖唇,深腹,直壁,實足。青黃釉,細膩,光潤,開片,施釉不到底。近底微露青白細胎。磁縣東陳村堯趙氏墓出土。

青釉蠟燭臺盆 北齊 盤徑20厘米 底徑11.5厘米 高11厘米 磁州窯博物館收藏
大盤正中有一粗管,出土時尚存殘蠟,盤下有大圈足。滿青釉,雜質多,開片。紅褐胎。磁縣東槐樹村高潤墓出土。

青瓷龍柄鳳首壺 北齊 口徑11厘米 底徑12.8厘米 高46.1厘米 磁州窯博物館收藏
盤口,細長束頸,圓肩,鼓腹,下腹斜內收,平底。細長頸裝飾三道深弦紋,雙泥條長柄,柄端捏塑龍頭銜盤口,與柄相對的肩部塑昂首鳳,肩部安四個橋形方紐。青黃釉,光潤。胎較白,堅硬。造型挺拔、大氣。磁縣東槐樹村高潤墓出土。

青釉大罐 北齊 口徑10.5厘米 底徑12.6厘米 高25.5厘米 磁州窯博物館收藏。
唇口外翻,束頸,豐肩,鼓腹,下腹斜內收,平底。青黃釉,施釉不均勻,光潤。紅褐胎。造型端莊、豐滿、大氣。磁縣東槐樹村高潤墓出土。

青釉三環足大盤 北齊 盤徑29厘米 高9厘米 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文物保管所收藏
圓唇,敞口,淺直壁腹,稍內斜,曲平底外凸,三個環足。青黃釉,施釉均勻,細膩,光潤,底部不施釉。灰白胎。器形形少見。1985年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羊角鋪磚廠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