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胎鏤空熏爐 金代 口徑14.5厘米 足徑11厘米 高16.5厘米
方唇,直口,淺腹,腹壁垂直,束腰,喇叭形足。黃灰胎,疏松。腹部鏤飾龜背紋。蓋失。1987年磁縣觀臺窯遺址發掘出土。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收藏。

素胎寶剎正脊基座 金代 通高20.3厘米 殘寬36.7厘米 厚19.9厘米 孔徑11.8厘米
正脊中心寶剎下的基座。正中有圓管形插孔,方形凸唇,直頸,制作規整,其上應插人蓮臺,上承獅像、寶瓶或寶珠,亦可直接插入寶瓶或寶珠。剎座整體做成蓮花形,當中為花蕊,兩邊是垂蓮瓣,聳肩,底部上卷或翻球。黃棕胎,胎體厚重,粗而堅硬。1987年磁縣觀臺窯遺址發掘出土。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收藏。

素胎劃“天德四年”款佛龕 金代 頂寬22.3厘米 進深19.8厘米 高33厘米
平頂,出檐,前有門;門額、立頰等凸出前壁,門額上做出四枚門簪,中間兩枚六邊形,邊上兩枚柿蒂形,無門扇。兩側壁和后壁均為硬山式。無底,應置在有臺棱的方形盒座上。本器有鏤空、剔刻裝飾和用粗棒類工具劃刻的寬劃紋裝飾。棕灰胎,粗疏。門嵋鏤雕錢紋,其上的額墻劃刻云頭和忍冬紋,兩側壁上部額墻紋飾同正面,下部鏤空似山華狀,中部留單朵草葉紋懸魚,下部山墻劃菱花形開光,后壁通體劃菱花形開光,開光內均無紋飾。頂部有細線劃刻銘文“天德四年五月五日記楊家制”。1987年磁縣觀臺窯遺址發掘出土。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收藏。

白地黑花魚紋如意形枕 元代 長26厘米 寬22厘米 后高12厘米 前高9厘米
枕面呈如意頭形,出檐,兩端翹起,側壁近垂直。白釉,有火疵痕跡,木光。黃土胎,堅致。白地黑花。枕面隨形勾畫五條線如意形開光,在第二條和第三條線之間又勾勒點畫線。開光內繪魚藻紋,枕側壁繪卷草紋,底部印豎式雙欄上荷葉、下荷花“張家造”窯戳。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私人收藏。

素胎劃水波游鴨紋如意頭形枕 金代 長33厘米 寬16.8厘米 高10.8厘米
枕面呈如意頭形,枕面與枕側壁圓角相,兩端翹起,側壁近垂直。素胎,黃土胎,堅致。劃花,枕面隨形劃四條線如意頭形開光。開光內水波紋上劃一只水鴨子,低首盯著水中;枕前、后兩側壁有凹槽四道。劃花技法嫻熟,花紋流暢,形象生動自然。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收藏。

素胎劃鴛鴦紋扇形枕 金代 長16.3厘米 寬31厘米 高9.6厘米
扇形。土黃胎。枕面隨形開光,開光內運用劃花技法劃一只鴛鴦戲水,畫面生動形象,枕后側壁模印荷花、荷葉。實為一件難得的古代藝術佳作。磁縣觀臺鎮墓葬出土。中國磁州窯博物館收藏。

黃綠釉劃游鵝紋單邊如意頭形長方枕 金代 長33厘米 寬16.8厘米 高16.8厘米
通體施綠釉,素底,前側壁和兩端面無紋飾,后側壁施黃綠釉,形成黃綠相間的浮雕圖案,兩個壺形門內分別雕飾飛奔的鹿和追趕的虎。枕面劃四道單邊如意頭形邊框線,邊框線內劃水波紋和游動的鵝。造型獨特,紋飾豐富,色彩斑斕,可惜燒出有脫釉。1958年磁縣白塔鄉柳兒營村金代墓出土。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收藏。

綠釉劃波浪紋印纏枝牡丹弧邊枕 金代 長32.2厘米 寬17.7厘米 高11.3厘米
枕面為扇形,以三條線為邊框,框內劃波浪紋。枕面與枕側壁圓角相接,大部施綠釉;枕后側壁模印纏枝牡丹,施黃釉。1988年磁縣都黨鄉冶子村墓葬出土。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收藏。

素胎劃水波紋扇形枕 金代 長34.6厘米 寬20厘米 高13厘米
枕面出檐,如意頭形側壁內斜,為綠釉枕的半成品,模印花裝飾。前側壁和兩端無紋飾,后側壁模印三組荷花圖案。枕面以三條線為邊框,框內劃水波紋。磁縣觀臺鎮墓葬出土。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收藏。

白地黑花蓖劃水波紋豆形枕 金代 長30厘米 寬21厘米 高I2.9厘米
枕面接近橢圓形,但枕前側壁稍內曲,又似豆形。枕面與枕側壁圓折角相接,兩端翹起,側壁近垂直。白地黑花結合蓖劃花技法,木光。青灰胎,堅致。枕面隨形開光,開光內黑地上蓖劃水波紋,微波蕩漾,波光粼粼;枕墻四周繪卷草紋;枕底部印有“張家造”窯戳,模糊不清。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收藏。

白釉蓖劃水波紋豆形枕 金代 長25厘米 寬18.7厘米 高11厘米
枕面接近橢圓形,前側壁稍內曲,又似豆形。枕面稍稍出檐,兩端翹起,側壁近垂直。劃花。白釉泛黃,有開片,光潤。白褐胎,堅致。枕面隨形雙劃線開光,開光內蓖劃水波紋,微波蕩漾,波光粼粼。磁縣都黨鄉冶子村出土。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收藏。

白地黑花《鷹捉兔圖》豆形枕 元代 長28.4厘米 寬22.5厘米 高11.3厘米
枕面接近橢圓形,但枕前側壁稍內曲,又似豆形。枕面出檐,兩端微微翹起,側壁近垂直。白地黑花。直白釉,木光。黃土胎,堅致。枕面隨形勾畫雙線開光,開光內又勾出三線如意頭形開光,兩組勾線之間四邊點畫線填充。開光內繪一只空中展翅的雛鷹正向一只在蘆葦、草叢和山石間飛奔的野兔俯沖。畫面動感強烈,扣人心弦。枕側壁繪細線卷草紋。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收藏。

白地黑花嬰戲紋如意形枕 金代 長31厘米 寬23厘米 前高9.5厘米 后高12.5厘米
周壁圓弧,前側壁中部略凹,兩端略翹。白地黑花。枕面以三道曲線紋勾出邊框,開光內繪一戲鳥的兒童。小鳥立于兒童的頭頂,兒童架著兩只胳膊,任鳥兒在頭頂上嬉鬧。十分逗人喜愛。周壁上、下邊框內繪卷草紋。底部印有“張家造”窯戳。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私人收藏。

白地鐵銹花《童子放風箏圖》八角形枕 金代 長30厘米 寬21厘米 高12.9厘米
枕面為八角形,出檐,枕側壁與枕面垂直。白地鐵銹花。白釉泛黃,木光。青灰胎,堅致。枕面有文武線隨形開光,開光內繪一童子手持線軸放風箏,奔跑中正回首看飄飛的風箏;枕側壁繪連續卷草紋。繪畫用筆稚拙、洗練,頗有一番童趣。底部可見豎式上荷葉、下荷花“張家造”窯戳。枕側縣都黨鄉冶子村出土。1988年磁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收藏。

白地黑花嬰戲紋元寶形枕 元代 長7.5厘米 寬21厘米 前高11.3厘米 后高12.1厘米
枕面與枕底呈梯形,呈元寶形。枕面以兩道雙線及斜抖紋為邊框,框內描繪在一片雜草叢生的郊外,一兒童正俯下身子捕捉螞炸。兒童小心翼翼的神態十分逼真。周壁繪細線卷草紋。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文物保管所收藏。

綠釉黑花書詩文八角形枕 金代 長30厘米 寬20厘米 高12厘米
枕面為八角形,出檐,枕側壁與枕面垂直。綠釉黑花。色彩鮮艷,光潤。土黃胎,堅致。枕面有文武線隨形開光,開光內黑彩行楷書“蜂飛花下至,鶴引水邊行”;枕側壁繪連續卷草紋。磁縣都黨鄉冶子村金墓出土。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收藏。

白地黑花書詩文八角形枕 金代 長27.5厘米 寬18厘米 高10厘米
枕面呈八角形,前高后低,兩端微翹,周邊出檐,壁較直,平底微沿。枕面施白地黑花。以粗細兩條線為邊框,內填草書“有客問浮世,無言指落花”;周壁無紋飾;底部印有“張大家枕”窯戳。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私人收藏。

白地黑花書詩文如意頭形枕 金代 長30.5厘米 寬23.5厘米 高14厘米
枕面呈如意頭形,與枕側壁圓角相接,兩端翹起,側壁近垂直。白地黑花。白釉泛黃,木光。青灰胎,堅致。枕面隨形勾畫四條如意頭形開光線,第一條和第二條勾線之間繪水草紋,開光內行書田園楹聯“一架青黃瓜,滿園白黑豆”;枕側壁繪連續卷草紋。磁縣觀臺鎮出土,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收藏。

白地黑花書【如夢令】詞八角形枕 金代 長34厘米 寬21.5厘米 高12厘米
枕面呈八角形,與枕側壁圓折角相接,兩端翹起,枕側壁與枕面垂直。白地黑花,彩頭泛黃。直白釉,光潤。土黃胎,堅致。枕面隨形勾勒四條八角形開光線,第一條和第二條勾線之間繪水草紋,開光內行書【如夢令】詞一首:“為向東波(坡)傳語,人在玉堂深處。別后(有)誰來?雪壓小橋無路。歸去,歸去,江(上)一犁春雨”。枕側壁繪連續卷草紋,底部印有豎式“張家造”窯戳。磁縣都黨鄉冶子村出土。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收藏。

白地黑花書【菩薩蠻】回文詞八角形枕 金代 長29厘米 寬20厘米
前壁高8.5厘米,后壁高11厘米。枕面呈八角形,前、后側壁略內凹。枕面前低后高,兩端微翹,外出檐,側壁較直,后壁上側有氣孔,平底。白地黑花。頂面沿八角形外沿繪出略向內弧的寬帶和細線紋雙層邊框,其內填蘇東坡【菩薩蠻】回文詞一首,行楷:“落花閑院春衫薄,薄衫春院閑花落。遲日恨依依,依依恨日遲。夢回鶯舌弄,弄舌鶯回夢。郵便問人羞,羞人問便郵。”側壁繪連續卷草紋,線條流暢;底部露胎,上有豎式上荷葉、下荷花陰文“張家枕”戳印。河北省邯鄲市私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