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胎彩繪馬球仕女俑 唐 高36.5 厘米
來源:佛朗西斯高•瑪利亞,塔里安利•得•馬基奧侯爵(1887-1968)及馬加烈特•奧地利-托斯卡納女大公,塔里安利•得•馬基奧女侯爵(1894-1986)伉儷收藏 于1939年9月12日購自北平古董商通藝公司

三彩雙龍耳壺 唐 高44 厘米
唐三彩是在器物的胎體上施以黃、綠、赭三種釉彩,有的單色籃彩或黃、綠兩彩,這些器物都屬于唐三彩的范疇。“唐三彩”這個名稱并非當時所用的叫法,而是出現在二十世紀初。此作品瓶口外撇,細頸內束,肩部豐滿,下腹漸斂,平底,器形古樸,典雅大方。瓶口兩側各有一龍耳,龍口緊緊銜住口沿,龍頸大幅彎曲,龍身下垂至瓶肩,線條流暢,身形矯健。龍耳、肩部、上腹施低溫彩釉,黃、綠、褐數色交融,斑斕絢麗,透露出濃厚的盛唐氣息,勾起人們對遠古盛世的向往。此瓶形制經典,釉色炫彩,具有強烈的民族氣息,在古拙的器身上加入了繁縟華麗的元素,確實是一件唐代陶瓷制品的代表之作。

三彩長頸瓶 唐7~8世紀 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
唐三彩為唐代代表陶瓷器作品,為低溫鉛釉陶器的一種,因器表經常施黃、綠、白三色而通稱為「三彩」。事實上,三彩器上的顏色變化多樣,除黃、綠、白,也可見有褐、藍等色,且三彩器也不一定局限在三種顏色,也見有單色釉、二彩等,「三彩」只是個通稱。唐三彩最常見者為墓葬出土的鎮墓獸及各式人俑,尚有少許器皿類作品。受到中國唐三彩影響,日本奈良地區於奈良至平安時代曾有奈良三彩的燒製,傳世品以東大寺正倉院所藏之奈良三彩為經典代表。

三彩龍首角盃 唐代 516,500 美元 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倫敦,1977至1985年(借展)
角盃,原為牛角或犀牛角製,飲用器,於中亞及西亞以銀或寶石製作,後傳至中國,最早於漢代已有所見,材質多樣,如陶、琉璃以及銀等。唐代角盃,多以波斯銀器為模本。本品角盃,器形優雅,珍珠地飾花葉紋,精巧細緻,當屬現存唐代角盃中精佳之品。

漆盤 漢代直徑16厘米

三彩鳳首壺 唐代 高29厘米
為經典的唐三彩作品,壺口呈鳳首狀,細長頸,圓形扁腹,高足外撇,平底,鳳首凸顯雍容華貴,整體造型豐潤飽滿,充分體現唐代審美的特點。通體施褐、黃、藍等色釉,釉色鮮明絢麗。尤其是器耳上所施籃彩,為唐代稀缺彩料,更顯出尊貴風采。一側置曲柄,曲線優雅大方。壺腹兩側有開光,均內飾神鳥鳳凰騰云駕霧,展翅高飛,畫面刀工精美,刻畫細致,具有極佳的層次感和立體感,且暗藏“有鳳來儀”之兆,寓意富貴吉祥。

陶神獸 東漢


彩繪陶舞俑 西漢 53.3 厘米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品 Gift of Charlotte C. and John C. Weber, 1992
這個陶俑形象生動地呈現漢代詩歌中描述的舞蹈節奏,捕捉到了一個精美的舞動瞬間。


綠釉禽舍 東漢 H. 9 1/4 in. (23.5 厘米); W. 14 3/4 in. (37.5 厘米)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品 Charlotte C. and John C. Weber Collection, Gift of Charlotte C. and John C. Weber, 1994
典型的冥器,為逝者提供豐富的財富供給。漢朝漢字的推廣反映了中國社會的巨大變化,說明權力是如何在皇權政治和貴族之外流傳到更廣泛的官僚階層的。在漢初,儒學成為主流哲學,漢帝國依靠這一類的學者官員。他們希望自己和家人在來世依舊富貴,從而在這豐富的陶土模型中得到滿足。塑造成這類原始陶器精美的琉璃器皿模型,是當時廣大貴族社會階層墓葬的理想媒介。

彩繪陶舞娘 唐代 38.4 厘米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 Anonymous Gift, in memory of Louise G. Dillingham, 1978 陪葬品

彩陶樂俑 唐代 7th century 14.6 厘米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品 Rogers Fund, 1923

游牧民族彩陶俑 唐代 7th century 51 厘米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品 Purchase, Barbara and William Karatz Gift, 2002
此陶俑是北方非漢族人物的一種罕見的表現形式,如他豐滿的雙眸與臉龐,雙辮的長發,寬大的翻領,寬松的褲子,尖的靴子。他的腰帶,一個三角袋,一把刀,一個圓形的盒子懸掛著,也反映了北方民族游牧的生活方式。

彩陶鎮墓獸 北魏-北齊 mid-to-late 6th century 30.5 厘米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品 Purchase, Ann Eden Woodward Foundation Gift, 1979
歐美地區形容它是一種夢幻般的生物

彩繪陶鋪首 唐代 高:28 厘米 寬:25 厘米
灰陶模製圓形獸面,銅鈴大眼突出,怒目聳眉,呲牙咧嘴,雙角突伸,大耳外擴,鬃毛飛揚。表面罩以乳白色層,再以黑彩點睛,橘紅彩線描出血盆大口。耳洞、嘴角外側及下巴中央均有穿孔,應為穿繩綁縛之用。漢代墓室門常見以鋪首裝飾,祈以猙獰獸面(或許源自上古青銅之饕餮紋飾)袪除邪鬼。

陶獅 唐代 17厘米

龜形陶硯 漢代 24.5厘米

陶加彩羅漢俑一組五尊 宋代

陶加彩女立俑 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