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拍及袋足陶模 客省莊文化(約公元前2500年—前2000年),陶拍1953年陜西西安客省莊出土,是制陶用具,用于拍打陶坯外表,彌合縫隙,并使坯體更加結實。袋足陶模,1955年陜西西安斗門出土。
客省莊文化首先發現于西安市客省莊,是分布于渭河流域的一支地域性文化,時代與中原龍山文化相當,空三足類炊食具的發達是這一文化的典型特征。主要遺址有西安長安區客省莊、米家崖、臨潼區姜寨等。
從客省莊遺跡和遺物分析,該遺址包括三期文化,第一期相當于客省莊文化早期,出土的大量陶器以夾砂灰陶為主,褐陶極少,幾乎不見紅陶,器物紋飾多為粗繩紋、麻點紋、籃紋、豎劃紋,還有少量的三角紋和附加堆紋等,素面的器物比較少;第二期文化與客省莊文化中期相當,可修復的器形較少,主要有單把鬲、豆、盆等,與一期文化有較多的承襲演變關系;第三期遺存為漢代墓葬。這也表明在距今4000多年前,就有人類開始在這里繁衍、生息。 (編輯: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