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以文治為重,是以儒雅文人為主軸的社會。宋代創造了獨特的文化,標立了社會政治和諧的美學觀念,成為中國文化、美學的巔峰意境。


南宋老虎洞窯雙摩羯耳雙環瓶
靖康之難,成為宋代美學思潮的重大轉折。高宗皇帝舉都于杭,給審美帶來兩個方面的影響:一是因建炎南渡形成的慷慨悲涼的愛國主義情調;二是杭州山水明秀、民物康阜,彌生出香軟濃艷的南方美學風格。它們完整地構合為南宋的審美精神。宋代皇室貴族對美術的重視和愛好,使宮廷美術出現在前所未有的繁榮局面。


南宋郊壇下窯雙耳出戟尊式花插
宋代工藝美術具有極高的雙向發展水準,皇室士大夫和民間的審美也經緯分明,這種二級分化反應了皇室的清澄淡雅物態化和民間反應自然花卉動物的具象化的審美。這就是汝、官、哥、定和八大民窯的根本區別。



南宋郊壇下窯宮廷刻款“新吟”花口盤
南宋官窯青瓷釉色淡青高雅,造型講究,不以紋飾為重,呈現出純凈的高品質。正是當時社會審美情趣的反映,折射出道家清逸無為的思想境界,成為宋時代皇宮和上流社會的時尚。南宋官窯達到了宋朝文化底蘊所展現的美學巔峰,更可說是真正登上了青瓷之尊無可動搖的地位。明代高濂曾表達其審美感受:“每得一睹,心目爽朗,神魂為之飛動,頓令腹飽。”


南宋老虎洞窯蒼青釉簋爐
南宋官窯已經發現老虎洞和郊壇下兩處御用的皇室窯場。由于窯址完整的挖掘報告及展示,使得我們能夠更方便和更近距離地觀賞到青瓷巔峰期產品的容貌。


南宋郊壇下窯大盞托
南宋官窯瓷器崇尚釉色素雅、釉質潤潔,體現了玉一般的感覺。由于胎體使用了高鐵高鋁的二元配方,薄釉處透露出了紫色,厚釉面映出深邃的天青。加上后期多層施釉和采取厚釉薄胎法以及窯工們細致純熟的工藝,使古樸簡練而內蘊的釉色十分唯美,體現了宋代制瓷技術的最高水準,是其他窯口、各朝各代無所能及,就是特意仿造也未有法逾越其鴻溝。


南宋郊壇下窯大盞托
兩窯瓷器的總特征皆為“紫口鐵足、澄泥為范、釉色瑩澈。”從鑒賞角度出發,根據兩個窯相對獨立和先后燒造次序等不同,大致可以加以區分:
第一,厚胎薄釉、厚胎厚釉的器物大部分出自老虎洞窯,這和老虎洞是南宋官窯的首座窯有很大關系;而郊壇下窯一開始就仿照汝窯瓷器,雖然掛薄釉,但總體胎也比較勻薄。
第二,老虎洞窯是源于祭祀器皿而設立,郊壇下窯是之后約八至十年設立,因此老虎洞前期主要擔當了祭祀件的燒造,許多大件都出自老虎洞窯;相對而言,燕飲之器多出自郊壇下窯,包括日常用品中的瓶、洗、碗、盤等。
第三,由于兩個窯的總體燒造溫度不同,老虎洞窯平均燒造溫度為1150-1260度,較郊壇下的1100-1220度高,所以,老虎洞的器具表面光澤感強、有玻璃釉的感覺;郊壇下窯器具表面乳濁感強,并有部分生燒器物。
第四,雖然兩座窯的胎土均采自同一處,但老虎洞窯器物胎的含砂量明顯多于郊壇下窯,這樣會導致胎體疏松、氣孔增多等問題。
第五,老虎洞窯普遍有支燒和墊燒并用的裝燒方法,而郊壇下窯就很少使用。



南宋老虎洞窯葵口碗
判別一件器物是否為南宋官窯出品,首先是對器型的甄別。看它的型和夏三代青銅器的差別,和《宣和博古圖》的異同,和唐宋金銀器的比照。那些純粹杜撰的、奇怪的、比例失調的均不可輕信。
其次看它的釉面。真正的南宋官窯釉面是靈動的、有生氣的。看多了真品就能夠一眼覺察到仿品那種如同化過妝、毫無生機的釉面。
再次是看胎。過濕過干都不對。過濕了,是因為沒有使用官窯的胎土配方,后朝仿的胎土其二氧化硅的含量高于官窯用胎土,二氧化硅是顯示濕性的主要原因;過干了則是現代仿品。仿造者為了追求南宋官窯的胎效果,刻意多加入高鋁瓷土和現代元素,使胎看起來又干又木。


南宋老虎洞窯弦紋樽爐
了解南宋官窯的生產工藝和制作方法是鑒定其真偽的重要手段之一。當我們仔細觀察和揣摩就能區分出南官的許多特別制作手法和工藝特點,為鑒定南宋官窯帶來許多方法。


南宋郊壇下窯四方盤式洗
經過對南宋兩座官窯窯址的挖掘考證發現,事實上官窯絕大部分的底足制作方式和同時代民窯是不同的,舍棄了簡單易操作的轉盤挖足工序,而是采取接足、貼足方法,這也與唐宋金銀銅器的圈足冷接工藝相似。按常規想,盤、洗之類拉胚制作又方便、又規則、又快速。但實際上為了制作規范,南官就是這樣不厭其煩用范模制作然后接足的。
瓶觚之類比較復雜、比較高的立件器物也不是一次拉胚到底的制作,而是分拆成幾段用范模制好再接胎而成。相對明、清仿宋官的仿制工藝,其器型線條銳利挺拔、接胎分上下兩部分工藝以及不同的貼底做法,就有了分辨的依據。



南宋郊壇下窯黃釉菊瓣洗


南宋郊壇下窯疊盒式洗
相對于明清官窯動輒幾十萬上百萬的存世量,宋代官窯所遺留下來的應只區區數百分之幾而已吧!就算把南宋官窯兩座窯場已經可以拼復成器的一并算入,目前資料顯示其數量可能只有數千件。我們應該更加珍惜。回顧以往國際上的南宋官窯拍品,基本上是難得出現的。南宋官窯整器真品很少,絕非輕易可遇可得。在坊間經常出現的數量不少所謂的南宋官窯,想來似乎更需要仔細、謹慎觀察。


南宋老虎洞窯長頸瓶
在這么少的存世量中,除去兩岸故宮觀賞之外,要怎樣去鑒賞和收藏呢?殘器和瓷片無疑是一種很好的選擇。一般愛好者,在沒有條件與機會上手館藏完整器的情況下,殘器和瓷片標本就是鑒賞和了解掌握南宋官窯鑒定的最佳途徑。尤其是那些殘器,既能夠有瓷片包含的資訊,也能從一定的角度觀賞到南宋官窯的器型之美,是相當珍貴的高端收藏。


南宋老虎洞窯乳足雙耳爐殘器
由于南宋官窯的極其稀有,就算國際大拍公司也好幾年才難得出現一次上拍機會。現存各類標準件、標準器物的多重性和多樣性具有較大的離散性,需要我們全方位、多角度地去掌握這些資訊。



南宋老虎洞窯花口青瓷盤

《謙和儒雅的官窯青瓷》沈怡萱著作
這部《謙和儒雅的官窯青瓷》所收錄的器物,絕大部分系從南宋帝都杭州工地所出而流散至海外,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就是對近30年杭州舊城改造出土流失南宋官窯的一個搶救與總結。這一點只懂守著兩座官窯遺址的杭州官方文博機構沒有辦到、杭州的官窯圈人士也沒有辦到。現在,讓沈先生辦到了!沈先生對杭州的文化保護是有巨大貢獻的!這是非常值得杭州人欽佩與深思的!
這部《謙和儒雅的官窯青瓷》所收錄的器物資料,可以說多為南宋宮廷御用正品,彌補了杭州兩座官窯遺址所出多為次品與半成品的不足與遺憾,更是對兩岸故宮所藏南宋官窯青瓷的有益補充與參照!因此,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沈怡萱先生這部《謙和儒雅的官窯青瓷》是新時期南宋官窯研究的里程碑式著作,必將對以后南宋官窯的研究發揮積極作用而留名于中國古代官窯研究史!(本文摘自于《謙和儒雅的官窯青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