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做人人爽,欧美色在线,一个人的高清视频www,69xxxx女人,啊用力点国产嗯快在线观看,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背景: 閱讀新聞

江西高安館藏元代陶瓷擷粹






[日期:2013-08-22] 來源:《收藏》雜志   作者:劉金成 [字體: ]

 

高安市博物館藏元代釉里紅開光花鳥紋罐

釉里紅開光花鳥紋罐線繪紋飾展開圖

  

    高安元代瓷器窖藏以元青花、龍泉窯瓷為主,《收藏》雜志曾先后作專文介紹,

  現對該窖藏出土的釉里紅、卵白釉和鈞窯、磁州窯系陶瓷以及館藏瓷器中的一些精品予以展示,與讀者共享。

  元瓷窖藏出土釉里紅

  高安元代窖藏出土的4件釉里紅瓷器是元代釉里紅瓷器中的杰出代表,標志著我國古代陶瓷制作工藝出現質的飛越,同時造型上也更為豐富多樣,成型上更加力求巧作。其精湛程度在中國古代其他窯口中罕見,有的造型在元青花中也從未出現過。4件釉里紅瓷器中,蘆雁紋匜、螭紋高足轉杯、菊紋高足轉杯的紋飾系出自一人之手,線繪開光花鳥紋應屬另一位畫工創作。

  元代釉里紅瓷器藏量寥若晨星,高安博物館藏元代窖藏釉里紅造型多樣,裝飾風格各異,涵蓋釉里紅裝飾諸法,為研究元代釉里紅瓷器提供了不可多的實物資料。

元釉里紅線繪開光花鳥紋罐(圖1)      高25.4厘米,口徑13.2厘米,底徑15.2厘米。

  多段抖接成型,無蓋。唇口,短頸,豐肩,鼓腹下漸收至底部,廣底矮圈足,澀胎、見旋紋。底足中間有一綠豆大小的支釘痕。頸部飾弦紋三道,肩部繪變體蓮紋一周及雙線菱形紋一周。腹部主體紋是在4個對稱的菱花開光內飾鶴穿菊紋、孔雀棲牡丹圖案,四開光之間則飾對稱三角靈芝云紋,腹下部和圈足處則各繪雙線弦紋兩道。

元釉里紅蘆雁紋匜(圖2)

  高安市博物館藏元代釉里紅蘆雁紋匜

釉里紅蘆雁紋匜俯視圖
  高4.9厘米,口徑14.4厘米,底徑9厘米。

  此匜為印坯成型。器身呈缽狀,敞式芒口,有一槽形短流,流下貼有一卷云形系,平底略往上凸,澀胎。胎色白中閃黃,釉色白中閃青,釉質瑩潤。匜內胎心刻劃大雁銜蘆葦紋飾,匜內壁刻劃水波紋一周。窯工在著色時以刻劃紋為基準,上面平涂釉里紅,留白處素面無紋飾。

元釉里紅彩斑貼塑螭龍紋高足轉杯(圖3) 

  高12.6厘米,口徑10.6厘米,足高6厘米,足徑5厘米

  杯身印坯成型,將杯身與把柄分為兩段制作。撇口,斜壁,深腹,高足呈喇叭形竹節狀,中空,圈足露胎。圈足與杯身結合處無釉,澀胎一周,采用濕胎泥接,杯與杯把可自由轉動。

  此杯采用釉里紅涂繪、模印花紋、貼捏塑相結合的手法??谘貎壤L紅色帶狀一道,下覆模印回紋一周,杯內壁依次模印有折枝梅和纏枝菊紋,杯心涂灑紅斑數塊,外壁貼捏塑螭龍一條。

元釉里紅梅菊紋高足轉杯(圖4) 

高安市博物館藏元代釉里紅梅菊紋單系高足轉杯

高足轉杯以轆轤技法成型后的剖面圖
  高9.6厘米,口徑8.9厘米,足高4.6厘米,足徑3.9厘米

  此杯為印坯成型。直口,弧壁,深腹,高足中空呈喇叭形竹節狀,足端露胎。圈足與杯底結合處無釉,澀胎一周,采用濕胎泥接,杯與杯把可自由轉動。杯內光素無紋,外壁繪釉里紅減筆折枝菊二枝,以菊瓣點綴其間。外壁上部一側貼飾一捏塑卷云,杯身上的穿孔鈕推測用來穿系彩帶以帶動杯身轉動。這是一件迎接尊貴客人時所用的禮儀酒具。

  窖藏出土卵白釉

  卵白釉瓷器創燒于元代的景德鎮。卵白釉色白微青,恰似鵝卵色澤,故名。卵白釉為石灰堿釉,即在釉料中摻入適量的草木灰,由于釉的黏度提高,釉質緊密,燒成后釉面失透,光澤柔和。卵白釉器物上常印有“樞府”字樣,是大元帝國中央樞府密院在景德鎮所定燒的瓷器,故又稱“樞府瓷”。亦有在器物印有“太禧”或“福祿”文字的。在高安元代窖藏出土的卵白釉瓷器上還發現印有“真福”字樣。卵白釉器物以碗、盤和高足杯為多見,也有壺、折腰碗、碟等之類的器物,大都為小圈足。高安窖藏卵白釉瓷的紋飾分別有龍紋、蘆雁紋、菊紋等。釉色為乳濁狀,不甚透明。在紋飾上主要以印花裝飾為主,很少有宋代那種飄逸的刻劃紋飾。

  目前考古發現元代燒造卵白釉瓷的地點大致有兩處,它們是景德鎮的湖田窯窯址和市區中華南路窯址。史料記載,元代樞密院對其在景德鎮定燒的專供瓷把關嚴、檔次要求高。但它又有別于景德鎮的明清官窯。明清官窯所燒產品專供皇帝使用,而元代樞密院除定燒產品外,其余大量瓷器可對民間銷售。以此可知樞密院不代表皇帝,樞密院定燒瓷器是部門需求行為。高安窖藏出土瓷器不僅有卵白釉五爪行龍高足杯,還有三爪四爪行龍高足杯,并伴有大量的印花菊紋、蘆雁紋等。

  卵白釉印花梅月紋斗笠碗(圖5)

高安市博物館藏元代卵白釉印花梅月紋斗笠碗

高安市博物館藏元代卵白釉印花梅月紋斗笠碗
  高5厘米,口徑13.9厘米,底徑3.2厘米。

  印坯成型,呈斗笠狀。挖淺圈足,底足施滿釉。內壁上層印回紋一圈,下印梅紋兩枝、彎月一輪。通體施卵白釉,乳足狀,胎質潔白細膩堅致。雖然沒有印樞府、福祿等字樣,但淡淡的乳白色如浩瀚夜空,襯托著一輪彎月照射在梅梢之間,如此風花雪月般的詩情畫意,正是樞府瓷的魅力之一。此碗系采用宋元時期典型的覆燒法。

  元卵白釉戧金暗刻龍紋玉壺春瓶(圖6) 

高安市博物館藏元代卵白釉戧金暗刻龍紋玉壺春瓶
  高26.2厘米,口徑7厘米,腹徑13.8厘米,足徑7.4厘米。

  四接成型,器底施滿釉,頸、腹部均有一道較明顯的接胎痕,胎體薄而輕盈,底足稍凸。瓶身戧金箔,金箔呈龍紋狀,龍盤旋于瓶身至腹下部,近足端處作凸起弦紋一道。由于器物長時間處于窖藏之中,大部分金箔遭腐蝕,脫落嚴重。

  該玉壺春瓶通體施卵白釉,白中閃青,釉質失透。以金箔刻行龍紋貼于腹部釉面,顯得富麗堂皇。其采用戧金工藝,突破了元代“樞府瓷”印花的單一工藝手法,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和觀賞價值。高安元代窖藏出土玉壺春瓶僅此一件。

 

收藏 推薦 打印 | 錄入:綠寶石 |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