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大維德爵士收藏龍泉青瓷-龍泉在西晉時便開始有燒制青瓷的瓷窯,宋元之際進入鼎盛時期,形成龍泉窯系,為宋代最大的瓷業中心。據史料記載,在宋元時代,“甌江兩岸,瓷窯林立,煙火相望,江中運瓷船只來往如織。”而在南宋時燒制出晶瑩如玉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成為龍泉青瓷的巔峰。










斐西瓦樂·大維德爵士 (Sir Percival David) 被贊譽為西方世界最為偉大的中國藝術鑒賞家與收藏家,自1927年起,傾其畢生精力與心血,輾轉于歐亞之間,建立了世界上最為精彩并最具有影響力的私人中國陶瓷收藏,可與臺北故宮博物院和北京故宮博物院的藏瓷相媲美。1952年,大維德中國藝術基金會于倫敦成立,向全世界的瓷器愛好者展出其收藏成果。2009年,英國大英博物館開放95號展廳永久展出大維德爵士的中國陶瓷藏品。
從大維德爵士1700余件的藏品中精選50組,由國際最負盛名的中國瓷器專家康蕊君與大英博物館中國陶瓷館館長霍吉淑撰寫,并由四位中國陶瓷界著名學者聯袂翻譯和編校,不僅涵蓋了北宋汝窯精品,元至正型青花,明成化青花花卉紋宮碗,成化斗彩雞缸杯,明單色釉器,清宮秘藏琺瑯彩瓷等國家級瑰寶,更從鑒賞角度出發,結合古代文獻,考證中國陶瓷發展歷史,是學術界、藏家及中國陶瓷愛好者必備參考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