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枕始見于隋代,最初用于陪葬,唐代多為醫用脈枕,式樣上體輕形小,入宋后大量生產,形體變大,人們逐漸認識到瓷枕具有清涼去熱的物理特性,開始把它作為祛火明目、延年益壽的夏令寢具。
大約北宋初年,磁州窯開始燒造瓷枕,一直延續到明清,時間長達八九百年。磁州窯的瓷枕以造型優美、釉色光亮、裝飾豐富而聞名。
金 磁州窯綠釉模花枕 山東省博物館館藏

金 磁州窯綠釉印花枕 山東省博物館館藏

宋 磁州窯白釉印花刻花枕 山東省博物館館藏

金 磁州窯綠釉刻花枕 山東省博物館館藏

金 磁州窯白底黑花虎枕 山東省博物館館藏
磁州窯瓷枕器型新穎,大方可愛。有如意頭形、腰圓形、虎形、八角形、長方形等。

金 磁州窯綠釉詩文枕 山東省博物館館藏

金 磁州窯綠釉印花枕 山東省博物館館藏

宋 磁州窯白釉黑花詩文枕 山東省博物館館藏

元 磁州窯白釉黑花人物紋枕 山東省博物館館藏

元 磁州窯白釉黑花龜鶴人物紋枕 山東省博物館館藏
釉色和裝飾技法多樣,其中白地黑花瓷枕是磁州窯最有創造性和獨具特色的器物。白地黑花亦稱鐵銹花,“白如雪,黑如鐵”,黑白對比,是磁州窯系特有的最具代表性的傳統裝飾方法。這種黑白相生的獨特裝飾手法,吸收了傳統的水墨畫和書法藝術的技法,創造性地將中國畫的技法與陶瓷業結合起來。白地黑花瓷枕通過黑與白、粗與細、雅與俗、細膩與粗獷的反差與對比,展現出一種色彩之美、樸素之美、意蘊之美,使產品極富藝術魅力。

金 磁州窯綠釉詩文枕 山東省博物館館藏

金 磁州窯綠釉刻花枕 山東省博物館館藏

宋 磁州窯白釉黑花兔紋枕 山東省博物館館藏

宋 磁州窯白釉黑花蘆雁瓷枕 山東省博物館館藏
瓷枕不僅是實用器,也是臥室中的擺設品,因此很注意裝飾效果。其裝飾紋飾取材多樣,多取材于當時民間喜聞樂見、富有生活情趣的小景。不僅有精細入微的花鳥魚蟲,還有千姿百態的飛禽走獸、繪畫生動的山水人物、結構嚴謹的幾何紋樣。詩詞、散曲、諺語、名言警句也成為主要內容之一。這些裝飾內容題材廣泛、時代特征明顯,客觀地反映了當時人們的思想、情趣、愛好和民間習俗,被譽為古代“民俗博物館”。
民間工匠的畫風粗獷、灑脫,書法藝術奔放、豪邁,題材生動活潑,寫意性強,這樣磁州窯瓷枕既有文人氣息又不失民間藝術的率真、隨意,成為一種具有深厚文化韻味、又帶有民間生活氣息的實用品。這種一氣呵成的嫻熟畫藝,令許多藝術大師嘆為觀止。
總之,磁州窯的工匠將富有民族特色的詞曲、書法、繪畫與陶瓷造型藝術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不僅把當時的民窯上升到一個嶄新的境界,也給后人展現了一個人與自然和睦相處、生動絢爛的精神世界。(編輯: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