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窯碗 元-明十四~十五世紀
敝口碗高9.2公分,口徑20.5公分,足徑6.2公分,敝口、深腹、弧形壁、小圈足。裹足滿釉,足內環形無釉墊燒區,底心尖突出。全器光素無紋,制做工整,釉色光潤。


龍泉窯蓮瓣碗 元-明十五世紀
蓮子碗造型高6公分,口徑15.2公分,足徑5.1公分,廣口、深腹、弧形壁、小圈足。以劃花為飾,外壁滿筋尖首蓮瓣紋,瓣與瓣間分立不相連。器口緣回紋一周,里心一朵五瓣葵花紋。以蓮瓣浮雕于碗外壁的裝筋,為宋元龍泉窯的普遍形式。此器則僅于器壁作線狀刻劃,且刻意于瓣端另出尖首的形式,與景德鎮宣德款青花或白瓷蓮子碗的蓮瓣相似。


龍泉窯劃花蓮瓣碗 明前期(1368年—1500年)
蓮子碗造型高9.5公分,口徑20.1公分,足徑6公分,廣口、圓唇、深腹、小圈足。以劃花為飾,器表通壁為窄長條狀尖首蓬瓣紋,器裎通壁作轉枝花卉。刀筆快速,枝蔓曲繞自如。里心為一朵六出尖瓣的花朵。裹足滿釉,釉色較偏翠綠色調,足內一環形無釉塾燒區。
龍泉窯蓮瓣碗 明前期(1368年—1500年)
蓮子碗造型高10.4公分,口徑21.3公分,足徑6.3公分,廣口、深腹、小圈足。以劃花為飾,器表通壁以窄畏條狀尖首蓬瓣紋為飾,僅口下兩道弦紋。口內回紋一周,底心凹下,刻六瓣葵花紋。裹足滿釉,足內一環行無釉墊燒區,僅中心有釉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