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于本月14日至17日在東亞展覽館舉行的第三屆上海“中國古玩藝術品博覽會”,吸引了上海、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古玩界的眾多機構前來參與,上海崇寶堂帶來了清乾隆·黃釉青花九桃紋盤(口徑27厘米)和明成化·斗彩麒麟紋窩口盤(口徑21厘米)等瓷器精品,頗為引人注目。
黃釉,是以氧化鐵、氧化鎂、氧化錫為著色劑,在氧化氣氛中燒成的釉色,也稱鐵黃,最早出現在漢代釉陶上。黃釉還分低溫黃釉和高溫黃釉。漢代釉陶、唐三彩、遼三彩彩釉陶上出現的黃釉,均為低溫黃釉。高溫黃釉出現在唐代安徽壽州窯、蕭縣白土窯,河南密縣窯、邞縣窯,陜西銅川窯,山西渾源窯,河北曲陽窯和湖南長沙窯上。瓷器上的高溫黃釉,多為普通的民窯制品;而瓷器上的低溫黃釉,多為官窯制品,非常珍貴。瓷器上純正的低溫黃釉,作為在燒成的瓷坯上,兩次入窯燒成的裝飾釉,出現在明宣德年間。明成化、弘治黃釉達到歷史上的最高水平。清三代官窯黃釉精美,尤其是康熙黃釉釉質細而晶瑩,似雞油,故又稱“雞油黃”。
乾隆時期,黃釉青花瓷、黃釉粉彩瓷和黃釉琺瑯彩瓷盤等較多出現,給人以華麗的效果。此黃釉青花九桃紋盤,以黃釉為底,盤內以青花飾桃樹一棵,結九枚碩桃。民間流行有東方朔三盜仙桃,漢武帝得西王母贈仙桃的傳奇故事。所繪碩桃象征長壽,取“祝壽”之意,碩桃累累,不禁使人想起“南山仙桃大如牛,一食能益千年壽”的佳句。此類紋飾寓意吉祥的瓷器,應是萬壽節(皇帝生辰)的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