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翰海2010春拍中,一件清乾隆釉里紅雙鳳象耳扁方尊引起了拍家的關注,幾經舉牌,終以336萬元人民幣的價格落槌。
此拍品高22.5厘米,呈扁方形,口微撇,短頸兩側飾象首銜環,鼓腹,方圈足。主體釉里紅繪雙鳳穿牡丹,輔以如意云頭,變形蓮瓣,蕉葉紋等邊飾,底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青花款。這件釉里紅方尊造型穩重大氣,為乾隆時期特有的器物,為宮中重要陳設器,十分珍貴。
釉里紅與青花幾乎同時出現,是以銅為著色劑,于白胎上繪制圖案紋樣,后施釉其上,銅在高溫還原焰中發出了紅色,故名“釉里紅”。其工藝的最大特點在于燒制難度很大,成品率極低。釉里紅自元代創燒以來,工藝進展較青花緩慢許多,至清代乾隆時期方成熟穩定,并發展出了設色淡雅宜人,線條勾描細膩的特點,所繪紋樣也逼真寫實。展現了釉里紅瓷器燒造的最高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