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做人人爽,欧美色在线,一个人的高清视频www,69xxxx女人,啊用力点国产嗯快在线观看,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背景: 閱讀新聞

明代墓葬出土的元青花鑒賞(圖)






[日期:2011-05-24] 來源:《東方收藏》雜志   作者:張浦生 霍華 [字體: ]

   

明洪武4年汪興祖墓出土外青花龍紋內青花菊花印花龍紋高足碗。

  青花蓮池鴛鴦紋碗
  

    青花瓷發端于唐代,但是,真正的大發展是在元帝國時期。元青花獨特的藝術價值、日益上漲的經濟價值和流傳甚少的現狀,使其成為古陶瓷界萬人矚目的巨星。

  在元青花中,有10件出土于九處明代墓葬中,它們都是元代景德鎮窯燒制的產品,是難得的標準器。本文擬將它們從元青花中梳理出來,一一列舉如下,再加以分析,以期為進一步研究元青花提供些許對比資料。

  一、明代紀年墓葬中出土的元青花概況

  第一處,江蘇省南京市中央門外明洪武四年(1371)汪興祖墓出土的外青花龍紋內青花菊花紋印花龍紋高足碗,1970年出土,江蘇省南京市博物館收藏。高足碗高11、口徑12.9、足徑4厘米。它雖然出土于明代洪武四年墓葬,但是其造型和紋樣具有元青花的典型特征——胎質堅致,胎體比較輕薄。撇口,弧腹,竹節形高圈足。白釉泛青,肥腴,青花發色微微泛青灰色,外壁繪云龍紋,小頭細頸,斜方格紋龍鱗,三爪,內壁口沿繪卷草紋,碗心飾一朵菊花紋,碗壁飾印花龍紋。

  第二處,山東鄒城市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明魯荒王朱檀的戈妃墓出土的元末明初青花云龍紋罐,1971年出土,山東省博物館收藏。罐殘高33厘米,朱檀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子,出生兩月受封魯王,15歲就藩。罐的頸部缺損,就蓋罐現存部分觀察,它的復原造型應該與安徽省蚌埠市湯和墓出土的青花蓋罐相類似。罐的青花發色比較鮮艷,主體紋樣為四爪云龍紋,龍的形象矯健,小頭細身,脛部的蓮瓣紋中夾有大括號樣的蓮瓣尖。

  第三處,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東善橋觀音山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沐英墓出土的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紋梅瓶,1950年出土,江蘇省南京市博物館收藏。梅瓶高44.1、口徑5.1、足徑13厘米。梅瓶胎質堅致,造型規整,頸部呈梯形狀,平底內凹成淺圈足。白釉泛青,青花發色蒼翠濃重。通體五層紋樣,繪畫精美:肩部為雜寶覆蓮紋和纏枝蓮紋,腹部繪蕭何月下追韓信紋,繪有蕭何、韓信和艄公三人,畫面點綴芭蕉、竹石、松樹和梅花等紋飾,脛部飾卷草紋和花卉仰蓮瓣紋,有大括號式的蓮瓣尖。這件梅瓶完整無缺,是國寶級文物。

  第四處,安徽省蚌埠市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湯和墓出土的青花纏枝牡丹紋蓋罐,1973年出土,安徽省博物館收藏。湯和生于元泰定三年(1326),卒于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墓中出土了陶瓷器、金銀器、銅器和玉器100余件。湯和墓出土的青花蓋罐,通高47.5、口徑15.6厘米,工藝精湛,是典型的元青花瓷。蓋罐青花發色濃艷,主體紋樣是纏枝牡丹紋。

  第五處,湖北省鐘祥市明永樂十二年(1414)郢靖王墓出土的2件青花梅瓶,2006年出土,湖北省博物館收藏。這是一座合葬墓,墓主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二十三子朱棟夫婦。朱棟生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卒于明永樂十二年(1414)。出土的二件梅瓶,一件是元代青花云龍紋梅瓶,高35.4、口徑5.2、底徑11.2厘米,青花發色濃艷,有鐵銹斑痕,繪畫畫筆比較粗獷,一共繪有四層紋樣,肩部是雜寶蓮瓣紋和纏枝牡丹紋裝飾帶,腹部主題紋樣為四爪云龍紋,龍紋形象威猛,細頸,脛部繪蓮瓣紋。另一件是元代青花四愛圖梅瓶,高38.7、口徑6.4、底徑13厘米,青花發色較云龍紋梅瓶稍微顯得淡雅一些。梅瓶所繪紋樣分為三大部分,肩部繪鳳穿牡丹紋,腹部是四處開光,每幅內分別繪高士四愛圖——陶淵明愛菊、周敦頤愛蓮、林和靖愛梅、王羲之愛蘭,脛部為帶大括號的蓮瓣紋,每層紋樣分別由花瓣紋和卷草紋相間,頸部最上一層紋樣為卷草紋。

  第六處,江蘇省南京市雨花臺區鐵心橋鄉尹西砂石廠明永樂十四年(1416)王氏墓出土的元青花鳳穿花紋梅瓶,1990年9月出土,南京市博物館收藏。王氏是明孝陵衛指揮使蕭氏的妻子,這是一座分室合葬墓,蕭氏墓已經被盜,墓中有精美的青花殘片出土。鳳穿花紋梅瓶高40、口徑6.2、底徑14.1厘米。梅瓶胎體厚重,砂底上有自然的火石紅色,青花發色偏淡,有少量鐵銹斑痕。卷草紋和錢紋裝飾帶將紋樣分為三組,肩部飾鳳穿牡丹紋,腹部是四朵纏枝牡丹紋,脛部為蓮瓣紋,口沿下青花署兩個楷書“四”。

 

收藏 推薦 打印 | 錄入:綠寶石 |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