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做人人爽,欧美色在线,一个人的高清视频www,69xxxx女人,啊用力点国产嗯快在线观看,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背景: 閱讀新聞

明代墓葬出土的元青花鑒賞(圖)






[日期:2011-05-24] 來源:《東方收藏》雜志   作者:張浦生 霍華 [字體: ]

  第七處,南京市中華門外郎宅山明永樂十六年(1418)葉氏墓出土一件青花蓮池鴛鴦紋碗,1960年出土,南京市博物館收藏。碗高13.4、口徑30底徑9.3厘米。胎質堅致,胎體比較厚重。撇口,弧腹,圈足,足端平切,有雞心點。白釉泛青灰色,肥腴,青花發色微微泛灰,腹部呈色比較濃重。外壁繪纏枝蓮紋和仰蓮瓣紋,內壁口沿為纏枝菊花紋,碗底內心飾蓮池鴛鴦紋。碗的胎、釉、彩都具有元代青花的典型特征,且出土于紀年墓葬,是研究元青花瓷的難得資料。

  宋晟、葉氏為明永樂朝的皇親國戚,其子宋琥為當朝駙馬。宋晟墓中出土了白釉瓷和龍泉青釉瓷169件,另外還出土了金器、銀器、銅器、鐵器、陶器等隨葬品。宋晟夫人葉氏墓中出土了白釉瓷、龍泉青釉瓷、黃釉瓷、青花瓷,一共33件瓷器。值得一提的是,宋晟兒子宋琥和長孫宋鉉夫人墓中各出土了一件釉里紅松竹梅紋梅瓶。宋晟字景陽,安徽定遠人,隨父宋朝用參加朱元璋的反元戰爭,明成祖對宋晟十分器重,其歷任建寧、江西、大同、陜西四都督指揮使,明永樂初年被委以西北邊務,是明成祖朱元璋在西北的一員大將。宋晟夫婦以及宋晟家族墓中出土眾多瓷器,葉氏夫人的墓中有元青花碗,都應該與他在江西任過都督指揮使有關。

  第八處,江蘇省南京市江寧縣應塘村明正統四年(1439)沐晟(沐英之子)墓出土一件青花纏枝牡丹紋梅瓶(圖8),1959年出土,江蘇省南京市博物館收藏。梅瓶高41、口徑5.2、足徑14厘米。梅瓶的胎質堅致,造型高大,端莊秀麗。折沿小口,口沿平,細短頸,圓肩,長腹,下部漸收,平底內凹成淺圈足,白釉泛青,肥腴。青花發色濃重。肩部為雜寶覆蓮紋和纏枝蓮紋,腹部繪纏枝牡丹紋,脛部飾仰蓮瓣紋。

  第九處,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季橋鄉顏劉村鳳凰墩明成化六年(1470)陶升夫婦合葬墓中出土元代青花纏枝牡丹紋鋪首耳蓋罐,1980年出土,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博物館收藏。蓋罐通高43.3、口徑16、底足18厘米。蓋罐高大厚重,造型古樸。蓋為子母口,蓋鈕修復;罐身貼塑鋪首耳一對,有孔可穿環,平底內凹成淺圈足,足端不平整,內心有旋坯痕,底部凹凸不平,有同心圓痕跡,砂底見火石紅。蓋罐釉質滋潤呈蛋青色,青花顏料蒼翠濃艷,局部有暈散現象,發色濃重處呈現藍黑色的鐵銹斑點,手觸有凹凸之感。全身繪古錢紋、菱形紋、卷草紋、纏枝菊花紋、變體蓮瓣紋等輔助紋飾共12層,器身腹部繪主體紋飾——六朵盛開的纏枝牡丹紋,每層紋飾之間均用雙線和單線弦紋相隔。罐內采用蕩釉法施釉,釉汁不均有露胎現象。罐體表面有明顯的連接痕跡。

  二、幾點思考

  1、元青花被明代皇族國戚和王公大臣視為寶物

  本文所列的9處出土元青花墓葬的墓主,除了明成化年間的陶升合葬墓以外,其他都是皇族國戚和王公大臣。他們隨葬品的檔次都很高。第一例,汪興祖墓的隨葬品有宋元官窯和哥窯瓷、金器、銀器和玉帶,墓中僅僅出土了這一件青花器,且此高足碗是元青花中的一般器物。第二例,魯荒王朱檀墓中出土了1000多件隨葬品,其中不乏奇世珍寶,有海天唐代古琴;有未曾著錄過的古書,其中有元刊本;有宋高宗題跋的扇面,其上畫著葵花蛺蝶;還有朱檀的禮冠九旒冕、鑲寶石金帶扣等數件國寶級文物,墓中還出土了一件完整的釉里紅花卉紋碗。如此重量級的隨葬品中,夾雜著1件青花瓷殘器,足見它的珍貴,或許其中還有其他的原因,就不得而知了。第三例,宋晟和其妻葉氏墓中出土了金飾和202件瓷器,且瓷器多為日用餐具。值得一提的是,宋晟做過江西都督指揮使,此官正二品,為省級兵權掌握者,他應該是了解元青花的。這件青花蓮池鴛鴦紋碗雖然紋樣畫筆流暢,但其青花發色和制作工藝在元青花中不屬于上流,而且,葉氏夫婦墓中只有這1件青花碗,其余201件都是白釉和龍泉青釉瓷,足以說明其珍貴。

  2、九處墓中出土元青花的細部有別

  通過觀察這十件元青花,我們發現,它們的細部有別。因為沒有得到器物底部和內壁的資料,故僅僅從照片上可以看到的造型和紋樣兩方面作初步對比。

  首先比較造型。這十件元青花中有3件大罐、5件梅瓶可以作比較。

  3件大罐中,朱檀墓出土的一件口部已經殘缺,所以僅僅將安徽省蚌埠市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湯和墓出土的青花纏枝牡丹紋蓋罐和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劉村鳳凰墩明成化六年(1470)陶升夫婦合葬墓中出土的青花纏枝牡丹紋鋪首耳蓋罐相比較。可以看出,二只蓋罐的造型略有區別,陶升夫婦墓出土蓋罐的頸部較湯和墓蓋罐收斂,呈流線型。罐身紋樣的畫法,雖然二只蓋罐都為六層紋樣,但是,風格儼然不同。陶升夫婦墓出土蓋罐的青花發色沒有湯和墓蓋罐那般濃重,蓋罐紋樣為單純繪畫工藝,紋樣風格飄逸;湯和墓蓋罐的主體紋樣是纏枝牡丹紋,為先刻后畫工藝,布局嚴謹,畫筆沉穩,而使紋樣的藝術水平顯得檔次更高。蓋罐的脛部蓮瓣紋之間,陶升夫婦墓蓋罐有大括號紋,而湯和墓蓋罐沒有。

  本文列出5件梅瓶,下面比較它們頸部和肩部的造型異同,因為這兩個部位,一來是最具元青花梅瓶特征的部位之一,二來在照片上比較容易看出差異。先比較頸部,一般認為,元青花梅瓶的頸部造型特征之一是外輪廓呈梯形,這個特征最明顯的是明正統四年沐晟墓青花纏枝牡丹紋梅瓶和明永樂十二年朱棟墓青花云龍紋梅瓶,不具這一特征的是明永樂十四年王氏墓青花鳳穿花紋梅瓶。再來對比肩部造型,在5件青花梅瓶中,王氏墓青花鳳穿花紋梅瓶肩部的造型比較特殊,是溜肩,而其他梅瓶的肩部與絕大多數元青花梅瓶的肩部一樣都比較渾圓。無獨有偶,沐晟墓青花纏枝牡丹紋梅瓶和王氏墓青花鳳穿花紋梅瓶的主體紋樣都是牡丹紋,而兩者牡丹紋的繪法有比較大的差異。二者牡丹紋的相似之處是都留有不甚清晰的白邊,不同之處是,沐晟墓青花纏枝牡丹紋梅瓶的牡丹紋呈俯視展開樣式,花瓣渾圓,花朵的形狀和花瓣的結構交代得很清楚,花葉為1、2、2式,類似葫蘆形的葉子,畫筆硬朗;王氏墓青花鳳穿花紋梅瓶下腹部的牡丹紋花瓣呈長條形,花瓣的結構交代得不甚清楚,花葉呈三叉式,畫筆相對軟疲。值得一提的是,王氏墓出土青花鳳穿花紋梅瓶上腹部的鳳穿牡丹紋與內蒙古自治區哲盟出土的青花玉壺春瓶上的鳳穿牡丹紋,除了鳳尾的畫法不同以外,其他的元素,包括鳳的飛翔姿態、牡丹的畫法和青花發色都很相似,它們的青花發色不甚濃艷,都屬于比較淡雅的一類。

 

收藏 推薦 打印 | 錄入:綠寶石 |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