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花瓷在元代中期開始大量燒制,所燒瓷器有兩類:一類器形高大,紋飾繁密,如大盤、大罐、梅瓶等,多發(fā)現(xiàn)于西亞等地區(qū),具有濃郁的伊斯蘭風格。另一類器形小巧,紋飾疏朗,為元代宮廷及貴族使用或行銷國內(nèi),元大都出土的元青花均為此類。
景德鎮(zhèn)窯元青花鳳首扁壺元(1279-1368)北京舊鼓樓大街豁口東元代窖藏出土
扁壺以昂起的鳳首為流,以卷起的鳳首為柄,鳳身繪于壺體上部,雙翅垂至兩側(cè)。鳳首壺采用多種制作工藝,壺流為模制成型,壺柄以捏塑成型,構思別具匠心。
20世紀70年代初,為配合北京的城市改造,元大都遺址的探尋、勘察工作也開始緊鑼密鼓的進行。十幾處不同類型的建筑遺址,在考古工作者的精心清理下,逐漸顯露出真容。隨著發(fā)掘深入,更為不可思議的事出現(xiàn)了。在六鋪炕地區(qū)元代居民遺址的清理中,一個神秘的地窖被發(fā)現(xiàn),而這個窖藏中,一次就出土了10余件元代青花瓷器。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就是這件造型奇特的青花扁壺。因為它的壺嘴是一只鳳頭的造型,因此,人們就給它取名為“青花鳳首扁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