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 乾隆 青花“法華寺”銘花卉紋觚(音姑)
明清時流行的佛前供器一般為五件,包括一對花觚、一對燭臺及一件香爐,合稱“五供”。觚腹部書寫“法華寺”三字,推測這對花觚是法華寺的供器。
瓷質(zhì)五供最早出現(xiàn)在正德時期,但成套傳世的瓷質(zhì)五供主要是清乾隆、嘉慶、道光時期燒造的。按其裝飾方法可分為青花、粉彩、斗彩等各種樣式。五供的形制各朝代變化不大,有方形和圓形兩種,大小均有。整套瓷器上多裝飾纏枝蓮?fù)邪藢毤y,排列為輪、螺、蓋、傘、花、瓶、魚、結(jié),逐漸成為一種祈求吉祥的傳統(tǒng)紋樣。
清廷信奉佛教,供器多以蓮花裝飾。在所有花木中,蓮花與佛教的姻緣最為密切。蓮是佛花,是佛國的象征與圣花。蓮花為“佛中圣花”,在佛教中有多重意蘊……《妙法蓮華經(jīng)》就是因為用蓮花喻佛所說教法的清靜微妙而得名的。蓮花,即妙法。花代表接引眾生的法門。佛即蓮,蓮即佛。蓮花的自然美完全可用來象征佛教種種理想。蓮貴善美,昂首挺展,日艷且鮮;潔身自處,傲然獨立;其根如玉,不著諸色;其莖虛空,不見五蘊;其葉如碧,清自中生;其絲如縷;綿延不斷;其花莊重,香馥長遠(yuǎn);不枝不蔓,無掛無礙;更喜蓮子,苦心如佛……白色蓮子,正如人的佛性。小小的蓮房、蓮子,在佛眼中,廣闊無邊,是人所探究,也是應(yīng)認(rèn)識的本心、佛性。蓮蓬上供蓮子居住的蓮室,曾被喻為人體的竅門,也代表接引眾生的法門。可以說,蓮花幾乎無處不是佛性的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