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11 青花平口三足爐
青花盂式三足爐(圖11),通高14 厘米,口徑16 厘米。撇口翻沿,短頸,鼓腹,三足微外撇,造型端莊。腹部繪粗簡的纏枝牡丹紋。

圖12 青花簋式爐
簋式爐如青花獸耳假三足爐(圖12),底徑5.2 厘米,口徑8.3厘米。敞口,束頸,口沿有三個直徑約1厘米的小孔,鼓腹,由圈足支撐地面,而脛部下懸三個矮獸足不著地,已失去支撐作用,僅為一種裝飾。腹部繪纏枝菊紋。器型小巧玲瓏。
七、青花瓶
青花瓶是建水窯青花冥器中的大家族,器型多,變化大,紋飾獨特。有玉壺春瓶、膽式瓶、梅瓶、棒槌瓶、花口瓶、瓜棱瓶、直頸瓶、荸薺瓶等品種,主要出土于明代土坑墓的頭龕內,與爐或碗、盤組合隨葬。其中的玉壺春瓶基本器形為卷沿,侈口或盤口或蒜頭,細頸、圓腹、圈足,也有帶雙耳者。其紋飾以花卉紋為主,以折枝牡丹、開光折枝花果紋、魚藻紋、獅子戲繡球、水波紋、纏枝牡丹紋、纏枝菊紋為主題圖案,并配以蕉葉紋、花草紋、仰蓮瓣紋、弦紋、卷云紋等紋飾。其中通高在10厘米左右的青花小玉壺春瓶,為專門用于隨葬的冥器。如青花開光玉壺春瓶(圖13),喇叭形口,細長頸,削肩,鼓腹,圈足,高9厘米,口徑3.2厘米,底徑3厘米。器身繪兩個從頸部及腹部的開光,內繪折枝牡丹紋。造型優美,體態勻稱,俊美端莊。

圖13 青花開光玉壺春瓶

圖14 青花菊紋觚
青花觚形瓶一般呈敞口,長頸,豐肩,直腹,脛部急收,喇叭形平底微外撇。如圖14青花菊紋觚形瓶,通高9.6厘米,口徑6厘米,底徑4.6厘米。頸部繪蕉葉紋一組4片,葉脈疏密有致,清新爽朗。肩部飾菊紋一周,腹部繪纏枝菊紋,脛部飾變體蓮瓣紋,器型端莊古樸,釉色明潤,繪畫精細生動,青花發色濃艷純正,是建水青花的精品。
青花直頸瓶多為平口,細直長頸,溜肩,鼓腹,餅形平砂底,整體如棒棰狀,造型修長秀美,紋飾素雅質樸,胎質厚重,有雙耳和無耳兩種。如圖15青花直頸瓶,通高12厘米,口徑1.8厘米,底徑4厘米。頸部飾折枝牡丹紋,腹部繪纏枝牡丹紋,格調清新,韻味十足。
青釉留白直頸雙耳瓶(圖16), 方唇,直頸,頸部兩側對稱貼豎直雙耳,長直頸,溜肩鼓腹,脛急收,砂底餅足。通高10厘米,口徑2.8厘米,底徑5.2厘米。外壁施藍釉,釉不及底,釉色均勻潤澤,在腹部留出朵朵白色梅花紋,清新淡雅。

圖16 青釉留白直頸雙耳瓶

圖17 青花開光花卉雙耳花口瓶
青花開光雙耳花口瓶(圖17),長頸,頸兩側對稱置銜環橋式耳一對,鼓腹收脛,喇叭形平底。通高17.5厘米,口徑7厘米,腹徑8.8厘米,底徑9.7厘米。內口和外壁施釉不及底,釉色透明泛青。青花呈藍黑色。口沿飾回紋,頸部飾兩層蕉葉紋,肩部繪雙弦紋,弦紋帶間飾蕉葉紋,腹部繪開光牡丹圖案,脛部飾仰蓮紋。其器型與蒙自瓦渣地明代土葬墓(TM22:2)出土盤口瓶相同,應為明代建水窯產品。
梅瓶創燒于北宋時期,因口之小僅容梅枝而得名,建水窯青花梅瓶呈小口、寬沿、短頸,豐肩,下腹內收,平底,分矮胖和修長兩類,青花簡樸。如個舊王林寨小滿坡出土青花梅瓶(圖18),翻沿,厚唇,短直細頸,豐肩,直腹,平底,通高17.8厘米,口徑3.6厘米,腹徑14.8 厘米,足徑12厘米。肩部飾雙層空莖蕉葉紋,腹部飾纏枝牡丹紋,脛部飾仰蓮瓣紋套如意云紋。器身粗矮,施青黃釉,有生燒和脫釉現象,青花呈色藍黑。

圖18 青花梅瓶

圖19 青花葫蘆瓶
青花葫蘆瓶(圖19)器形為小口,直頸,溜肩,上瓶溜肩鼓腹,下瓶體廣肩圓腹鼓下圓腹,小平底,器形勻稱,線條柔美。器體外壁施釉不及底,釉色青中泛灰。瓶體從上至下
依次繪蕉葉紋、弦紋、折枝花紋、覆蓮瓣紋、纏枝蓮紋及仰蓮瓣紋等。青花呈色濃淡不均,有鐵銹斑。蕉葉各自單獨一體,相互獨立成體,蓮葉為葫蘆狀,花瓣留有白邊,具有元代青花紋飾的特征。
九、青花瓷雕
瓷雕是建水窯青花冥器中最少的一類,也是難得的藝術精品。如青花彌勒佛(圖20),禿頂,圓臉大耳,面帶笑容;頭部微前傾,弓背,收腹,含胸,袒胸露腹,著開胸斜襟長服,寬口大袖,衣襟飄逸,線條流暢。右手持布袋扛于肩上,通體施青釉,五官、衣襟、衣袖等處均用青料點染,造型生動自然,形象憨態可掬。

圖20 青花彌勒佛

圖21 青花男俑
青釉青花瓷俑(圖21),一組,1991年出土于通海縣西山腳墓葬。該組青花俑形態大致相同,各自直立于一個圓餅形臺座上,雙手抱拳在胸,披發梳髻,身著圓領的長袍,袍下著褲,腰系有帶,雙手捧于胸前,手中有孔,表情拘謹、敦厚。通高14厘米,胎質微粗,呈灰白色,釉色青中閃綠,有細開片。人物身體各部位比例勻稱準確,衣服的衣紋線條自然流暢,層次豐富,用筆硬朗,且每個人物的神、形都保持一致,體現了熟練的雕刻工藝和手法。瓷俑的頭發、眼睛、眉毛、領口、衣袖、鞋子都加青花點染,具有畫龍點睛的藝術效果。

圖22 青花貓形燭座
青花貓形燭座(圖22),昂首,豎耳,卷尾,為匍伏臥式,腰部正中位置有一圓形孔,前爪伏地,全身施青釉,用青料凸呈出五官、胡須、斑紋等關鍵部位,釉色呈青灰色,青花呈藍灰色,色彩斑駁,神態威猛,氣宇不凡。

圖23 青花鎮墓獸
獸形青花鎮墓獸(圖23),后腿踞坐、前腳支撐地面與后坐腿呈三角形,昂首,呈坐狀;高鼻大耳,圓眼外凸,呲牙咧嘴作怒吼狀,下頜有山羊胡須;腹部肋骨暴綻,尾巴向上卷揚。全身施青釉,眼睛、胡須、鬃毛、尾毛以及前肢等部位均用青花鈷料勾勒點染。構思譎詭奇特,形象恐怖怪誕,具有強烈的神秘意味和濃厚的巫術神話色彩。
以上元明建水窯青花皿器小件,玲瓏古拙,紋飾簡樸生動,釉色青潤,青花呈色深沉,展示了中國傳統青花瓷器的另一種美,既體現出與中原文化一脈相承的特點,又有粗獷、厚實的云南地方特色,堪稱中國古代工藝美術史上的奇葩異卉。
參考文獻
1、馮先銘《中國陶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月
2、馮先銘《古陶瓷鑒真》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年12月
3、田丕鴻《建水陶瓷文化》云南人民出版社[微博]2006年12月
4、馬文斗《薪火南來》云南美術出版社200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