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9 明永樂—宣德青花纏枝蓮紋福字碗
明永樂—宣德青花纏枝蓮紋福字碗(圖9) 高6.8厘米,口徑14.7厘米,足徑5.7厘米。撇口,深腹,圈足,底足無釉,中心有一小乳突,圈足較矮,內部旋削干凈,外壁向內斜削,足端平切。碗內口沿飾一道弦紋,粗細不一,并有斷線。碗心青花雙圈內草書“福”字,外壁飾纏枝蓮紋,花朵有的呈旋渦狀,有的呈貝螺狀,畫法隨意不拘一格,枝葉狀如飛鳥。釉面呈卵青色,青花呈藍灰色。胎體較重。

圖10 明宣德青花纏枝蓮紋福字碗
明宣德青花纏枝蓮紋福字碗(圖10) 高6厘米,口徑12.7厘米,足徑4.8厘米。撇口,弧腹,圈足,底足無釉,有乳突。內口沿飾一道弦紋,碗心青花雙圈內隸書“福”字,外壁飾纏枝蓮紋,狀如火焰。釉面肥潤呈深卵青色,青花呈藍中略泛灰色。

圖11 明宣德—正統青花纏枝蓮紋福字碗
明宣德—正統青花纏枝蓮紋福字碗(圖11) 高7.4厘米,口徑14.7厘米,足徑5.9厘米。撇口,深腹,圈足,底面平坦施釉,圈足外壁向內斜收,足端無釉平切,修足干凈。內口沿飾兩道弦紋,碗心青花雙圈內隸書“福”字,字體規范。外壁飾纏枝蓮紋,蓮花的畫法已向寫實的方向發展,花形較前清晰傳神。釉質肥潤,呈卵青色,有細長開片。青花色澤濃郁,深處有黑褐色鐵銹斑痕。
洪武時的纏枝蓮紋以寫意為主,較少有對于花瓣細節的描繪,運筆舒展隨意,給人以賞心悅目之感。永樂、宣德纏枝蓮花朵的畫法與洪武明顯有別,花朵尖圓狀如火焰,抑或狀如漩渦。一般來說,飾有纏枝蓮紋碗的碗心多書寫有“福”字,洪武時多草書,永樂時字體較多,至宣德時一般為隸書。
魚蝶紋類

圖12 明洪武青花魚紋碗
明洪武青花魚紋碗(圖12) 高6厘米,口徑14厘米,足徑5厘米。撇口,弧腹,圈足,圈足內無釉,圈足里墻較直,外墻足端向內旋切,挖足淺而粗糙,碗內底有一澀圈。碗內口沿與底各有一道弦紋,外壁近口沿處繪有4條神態各異的青花魚紋,近底足處飾有3道弦紋。釉面白中帶青灰色,釉層薄亮,酷似青白釉。青色呈深靛青。胎體尤其底部較厚重。

圖13 明永樂—宣德青花魚紋碗
明永樂—宣德青花魚紋碗(圖13) 高6.4厘米,口徑15厘米,足徑6.7厘米。撇口,弧腹,圈足,底部刷有一層護胎釉并有釉斑,圈足粘沙,底有小乳突。內口沿飾一道弦紋,碗心青花雙圈內繪一條魚,外壁口沿及底部飾弦紋,腹部繪4條魚紋,并有暗刻水波紋。釉面呈卵青色,并有開片及許多縮釉點。青花呈靛青色。

圖14 明永樂—宣德青花蝴蝶紋碗
明永樂—宣德青花蝴蝶紋碗(圖14) 高6.3厘米,口徑12厘米,足徑4.6厘米??谏詳浚罡梗ψ?,底足無釉,呈圓窩形,足壁較厚,乳突明顯。內口沿飾二道弦紋,碗心青花雙圈內繪一蝴蝶,外口 沿處飾旋紋與連弧紋,弧線內點飾短線條,腹部繪4只蝴蝶,近底足處飾3道弦紋,構圖疏簡,蝴蝶畫得瀟灑古樸。釉面白中泛青灰色,布滿細小開片。青花灰藍。
魚紋與蝴蝶紋也為明早期紋樣之一,但遠不如上述三種紋飾常見。
外青釉內青花類

圖15 明永樂—宣德外青釉內青花福字碗
明永樂—宣德外青釉內青花福字碗(圖15) 高6.3厘米,口徑15.3厘米,足徑5.8厘米。撇口,弧腹,圈足,底足無釉,圈足內墻較直,外墻向內旋切,足端平切,底心有明顯的放射狀跳刀痕。內口沿飾一道弦紋,碗心青花雙圈內草篆“福”字,口沿飾醬釉,外壁飾青釉,內壁釉面呈深卵青色。青花藍中略泛灰。

圖16 明宣德—正統外青釉內青花月華紋碗

圖16 明宣德—正統外青釉內青花月華紋碗心
明宣德—正統外青釉內青花月華紋碗(圖16) 高7.5厘米,口徑14.5厘米,足徑5.7厘米。撇口,深腹,圈足,圈足向內斜收較大,挖足已過肩,釉底平坦。內口沿一道弦紋,碗心青花雙圈內飾月華紋。碗外壁施青釉,碗內與底部施白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