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1736—1795)朝是清代社會發展的鼎盛時期,也是清代瓷業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由于乾隆本人和宮廷對瓷器的大量需求,除部分瓷飾風格仍沿襲康熙、雍正遺風外,還不惜工本地追求各種新奇的制品。制做水平極高,器物端莊、秀麗,且造型更加豐富,轉心瓶、鏤空套瓶、鹿頭尊等就是這個時代的產物。

清 乾隆 青花龍紋天球瓶

清 乾隆 青花折枝花果蝠紋花口瓶

清 乾隆 青花雙耳扁瓶

清 乾隆 青花蝠果紋葫蘆瓶
乾隆青花以正藍色為主,呈色穩定,無暈散,畫面清晰,色彩明艷。青花玲瓏瓷是這時的新品種,先于胎上用青花繪畫,并在適當的位置上透雕花紋,然后內外上釉,燒成后鏤孔處透光度很強,使青花瓷愈顯得玲瓏剔透,優雅美觀。青花釉里紅色調同樣穩定鮮艷,釉里紅有深淺不同的層次。除白地外,尚有豆青地、天藍地、黃地、淺綠地等品種,此外還有青花胭脂紫,或稱青花加紫,紫彩為釉上彩。

清 乾隆 琺瑯彩纏枝蝴蝶紋平底葫蘆瓶

清 乾隆 粉彩描金《福壽》蕃蓮紋雙耳瓶

清 乾隆 粉彩描金《福壽》蕃蓮紋葫蘆瓶

清 乾隆 醬地描金凸雕靈桃瓶

清 乾隆 斗彩焦石雞紋筆筒
乾隆時期的琺瑯彩和粉彩瓷造型更加奇巧,工匠精心構思創造了由內外兩層組成的轉左面瓶和轉心瓶等新穎器形。 紋飾也更加絢麗,色地軋道和錦上添花的工藝,把瓷器裝飾得富麗堂皇,華美之至。但花紋卻未免過于繁縟堆砌,失去了雍正時期那種清新秀麗、飄逸優雅的風格和生動感。而五彩和斗彩瓷器雖仍然繼續生產,但鳳光卻為盛極一時的粉彩所掩,工藝上也少有創新之作,逐漸不再為社會所重視。

清 乾隆 青花纏枝花卉紋花觚

清 乾隆 青花八吉祥紋賁巴壺

清 乾隆 青花纏枝花卉紋盉

清 乾隆 青花纏枝花卉紋雙耳六方瓶

清 乾隆 青花仙鶴紋帶托爵杯

清 乾隆 黃地青花花果紋盤

清 乾隆 粉彩纏枝花鳥紋鳳耳瓶

清 乾隆 粉彩福壽紋雙耳瓶

乾隆一朝六十年間,瓷器的制作發展到歷史的最高峰,此后便進入由盛轉衰的時期。乾隆中期以后,制瓷業開始走下坡路,由于工藝上片面追求精細、華麗,從而導致了纖巧華縟有余而深厚高雅不足,藝術水平低落。昔日的燦爛光輝亦隨著國勢的衰微變得愈來愈暗淡,中國陶瓷業的黃金時代隨著封建社會的沒落而告消歇。但是它給后人留下的寶貴遺產,卻始終閃著永遠不會磨滅的光芒,為人們訴說著中國古老的陶瓷藝術所走過的光輝歷程,并為現代藝術陶瓷樹立了可資借鑒和繼承發揚的優秀典范。(編輯: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