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該拍品不論是顏色還是布局,與故宮“瓷母”有著99%的相似度
日前,在美國波士頓斯納金舉行的“亞洲藝術專拍”專場上,頗受關注的清乾隆 “瓷母”以2472.3萬美元 (約合1.51億元人民幣)成交,競拍買家為一中國人。該拍品為通運公司舊藏,曾于1964年首次現身美國一家拍賣行,當時以4000美元成交,50年后竟然拍得如此“天價”。專家指出該拍品與故宮“瓷母”有著99%的相似度,拍品的價值、稀缺性和清晰的來源共同構建了瓷母的“天價”基礎。
此前,保存于故宮博物院陶瓷館的“瓷母”一度被認為是存世孤品,其標簽上至今仍寫著“傳世僅此一件,彌足珍貴”,當美國波士頓斯納金拍賣行推出這件與之極為相似的“瓷母”時一度引發(fā)爭議。故宮博物院古器物部副主任呂成龍認為:“再出現一件也不足為奇,通過目前的一些實物來看,當時景德鎮(zhèn)窯場燒制的很多東西都不止一件,至少都是兩件以上。”
業(yè)內專家翟健民仔細研究后認為兩件瓷母是一對,“不論是顏色還是布局,相似度高達99%”。
呂成龍對瓷母價值做了細致分析,認為“自乾隆之后,再無燒造這類瓷器,因為它的燒制工藝極為復雜。青花與仿官釉、仿汝釉、仿哥釉、窯變釉、粉青釉、祭藍釉等均屬于高溫釉彩,需先高溫焙燒。而洋彩、金彩及松石綠釉等均屬于低溫釉彩,應后入低溫炭爐焙燒。這件各種釉彩大瓶集10多種高低溫釉、彩于一身,而且各種釉、彩均發(fā)色純正,如此復雜的工藝只有在全面掌握各種釉彩化學性能的情況下才能順利完成”。
何為瓷母
所謂瓷母,是指清朝乾隆年間燒制的一件86厘米高的大瓷瓶,一些權威圖錄上稱其為各色釉大瓶。乾隆一朝官窯瓷器普遍精美,一是因為乾隆本人提倡;二是因為唐英的管理,唐英以內務府員外郎職到景德鎮(zhèn)督辦官窯30年,開創(chuàng)了中國陶瓷史上最輝煌的篇章。整個器物從上到下依次運用了色地琺瑯彩等15種施釉方法,16層紋飾,頸部對稱夔耳,腹繪12扇開光圖案。此瓶集高溫低溫色釉和釉下彩釉上彩于一體,其燒造工藝繁復至極,至今無法復制。為當時瓷器施釉技法匯總,瓷器技法之母,可稱瓷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