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中國著名近現(xiàn)代畫家張大千晚年的巨幅絹畫《愛痕湖》在嘉德2010春拍中拍出1.008億元的天價,不僅成為畫家個人作品新成交紀錄,也是中國近現(xiàn)代書畫品類首次突破億元大關。
而中國古畫在拍賣市場的“瘋狂”則始于去年:明代畫家仇英的《文姬歸漢長卷》和清代畫家徐揚的《平定西域獻俘禮圖》,分別拍出過1.012億元和1.34億元的天價。而在《愛痕湖》之前,中國近現(xiàn)代書畫家從來沒有人能進入“億元俱樂部”。一時間,“破億”成了熱點話題。有人不禁問,連連“破億”的背后,是否意味著中國傳統(tǒng)書畫也出現(xiàn)了如當代藝術那樣的“泡沫”?
春拍:想“破億”的還有三四件
從歷年拍賣成交記錄上可見,張大千作品之前的最高價為2002年香港蘇富比的《潑彩朱荷屏風》,成交價為2143.32萬元。此次張大千的身價竟從幾千萬一下突破億元大關,有質疑聲稱,此舉是有人利用目前當代藝術市場行情低迷的機會,蓄意炒作以張大千為首的近現(xiàn)代書畫家作品。
綜觀這兩年的各大拍賣會,拍場中成交價最高為當代藝術品的時代已一去不返,傳統(tǒng)書畫作品的成交價格日漸癲狂。北京保利拍賣正指望宋代大書法家黃庭堅的《砥柱銘卷》“再破紀錄”。現(xiàn)有紀錄是去年保利秋拍上《十八應真圖卷》創(chuàng)造的,落槌價高達1.69億人民幣。而今年保利春拍具備拍出天價實力的還有三四件,如《宋人團扇冊頁六幅》、徐悲鴻唯一的手卷《春山驢背圖》、吳冠中迄今唯一的冊頁《冊頁十二開》、吳老的另一幅巨制《乞力馬扎羅大雪山》和乾隆御制的“自強不息”寶璽。就像一位拍賣界人士所言,“破千萬”早已不上臺面,現(xiàn)在傳統(tǒng)書畫市場只談“破億”的事,因為現(xiàn)在人們的胃口已經(jīng)完全被吊起來了。據(jù)透露,除保利外,另一些大拍賣行也已征集到一些珍品,準備在春拍中向億元大關發(fā)起沖擊。
冷觀:升值太快讓行家看不懂
在短短兩年時間內(nèi),中國傳統(tǒng)書畫完成了由低迷向復蘇再向狂飆發(fā)展的整個過程。不過,已有業(yè)內(nèi)人士擔心,在這個眼花繚亂的過程背后,潛藏著新的危機。他們擔心,幾年前在當代藝術品領域生發(fā)的泡沫,正在向傳統(tǒng)書畫和古玩領域彌漫。事實上,這樣的跡象已經(jīng)出現(xiàn)。比如上文所提那枚拍了9586萬港幣的“太上皇帝” 白玉圓璽,2007年時只拍了4625萬港幣,2年間身價就翻了一倍。藏家為何這么快就出手?其中近5000萬的差價里有沒有轉手炒高的成分?另外,還有一些中國書畫拍品轉手間隔甚至只有半年或幾個月,每次轉手身價都有數(shù)成的飆升。難怪有人說,過去是房價飆升看不懂,現(xiàn)在輪到中國書畫看不懂了。
傳統(tǒng)書畫,尤其是中國存世的古代書畫,曾因其“真、稀”抗跌,而一度成為藏家的避風港。可是在泡沫橫行的今日,這個避風港的避風能力正在經(jīng)受著考驗。一位拍賣界人士昨天告訴記者,隨著存世數(shù)量的日趨稀少,中國傳統(tǒng)書畫“破億”是早晚的事,但連連“破億”便值得警惕,因為這說明,有大量的投機資本正在涌向這個領域。投機者會使市場短暫地火爆,但他們最終會毀掉這個市場。
質疑:是誰炒得書畫市場泡沫四溢
可以說,藝術品市場正步入一個“瘋狂時代”。有人用“文化貴”來解釋,但實際上,貴的并非文化,藝術品在其中扮演的僅僅是一個“商品”角色而已。而且,這一場熱潮本身也是不平衡的,首都圖書館研究館館員周心慧表示,現(xiàn)在的這一波收藏熱更多原因是大財閥的介入炒作起來的,是一種投資行為,他們更加關注畫、瓷器等,而對書的關注則比較少。
在一陣陣“暖風”吹拂下,有人豪邁宣稱,中國傳統(tǒng)書畫是最抗跌的紙黃金。然而,有專家警告說,文化收藏的泡沫已經(jīng)產(chǎn)生。以這些年瘋狂升溫的中國當代藝術品為例,《福布斯》曾曝光過種種炒作內(nèi)幕:畫家先出資請某些藝術評論家做“槍手”造勢;然后舉行 “拍賣會”,進行假拍,由事先預設的托兒“競拍”,作品拍出的大價錢由畫家本人付款;接著是第二輪炒作,媒體報道這位新秀如何崛起,躋身當代名家行列;然后是第二場拍賣會,重復上次動作。如是三四次乃至更多次,待買家相中畫家的天價作品,一位“當代名家”就修成正果了。
事實上,金融危機之后,國內(nèi)外的資本炒家們在股票、房地產(chǎn)市場難獲暴利的情況下,開始進軍文化收藏,把文化收藏當作了第三個投機與投資的平臺。周心慧說:“書畫的升值非常快,十年能翻個幾倍。”但這種炒作并非沒有風險。例如,上世紀80年代,在日本經(jīng)濟泡沫破滅的前夜,文化收藏品被瘋狂炒作,但隨后經(jīng)濟泡沫破滅,當時銀行里書畫堆積如山,出售價不足購入價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