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集萃引領市場 保利5周年春拍6月舉槌
今年,是北京保利拍賣公司成立五周年,為舉行五周年慶典,保利公司做了大量準備工作,要在今年的拍場上嶄露頭角,一舉奪冠。在今年的拍品中最為重頭的一件,就是黃庭堅的《砥柱銘》。
黃庭堅(1045~1105),北宋詞人、詩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三宗之一。字魯直,自號山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豫章,洪州為南昌舊稱)人。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擅文章、詩詞、尤工書法。詩風奇崛瘦硬,開一代風氣。早年受知于蘇軾,與張耒、晁輔之、秦觀并稱“蘇門四學士”。
這件《砥柱銘》長三米多,題跋也有二米多,有諸多的收藏印鑒。自宋至今,流傳有序。且在十數種書中有著錄。為歷年拍賣品中所僅見,實為神品。
但是,這件寶物早在乾隆時期曾經被認為是贗品,有諸多猜疑。經臺北故宮博物院指導委員、臺南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博碩士導師傅申先生研究,最終確定為黃庭堅的真跡。并為此卷專門書寫了一份研究報告。他從筆法、異體字的寫法和輔筆來看,確定是黃庭堅的書風,并且是在不斷發(fā)展之中。
在中國古代書畫作品中,如此重要的大家作品原本就極為少見,而且存世者多為各國的博物館所收藏,流落民間的東西是極為少見的,所以在中國古代書畫作品的拍賣中,多年來,明清作品多而宋元作品少,實在是因為保管太難太難了。
在前年的保利拍賣中,一幅曾鞏的作品曾經拍出過上億元的天價,那是一個尺幅如同一版報紙大小,與今日之黃庭堅的長卷是不能比擬的。據內部人士透露,這幅黃庭堅的《砥柱銘》的底價是3億元人民幣。在拍場上,諸人相爭,拍出五六個億,也未可知。總之,這件神品巨制,必然刷新中國歷年拍賣的記錄,而成為國人爭相目睹的國寶。
或曰:不就是一張紙嗎,為什么值這么多錢?普通百姓提出這樣的問題,不足為奇。紙并不值錢,是紙上面承載的文化值錢!黃庭堅的價值不是普通人可以了解的,必須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情結的人,才可知曉。北宋至今,已近千年,而大儒的遺物能流傳至今,自是歷經千辛萬苦,這要多少代人的辛勤保管,不被水浸,不被火烤,不被蟲咬……
在今天來談文物的價值,還不是個簡單的文化問題。這其中還有著投資的觀念。買這幅黃庭堅的《砥柱銘》,買的不僅僅是文化,更是一件物品的定價權。試想,誰還能再拿出一件黃庭堅呢?誰想要這件神品,其價格自然是擁有者來決定了。定價權的爭奪,是隱藏在這幅古代作品背后的重大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