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倫敦當代藝術拍賣周上拍出580萬英鎊高價的當代藝術作品《金色海面浮雕》。
隨著2010年春拍的日益臨近,各大藝術品拍賣公司早已摩拳擦掌,開始了新一季的全面籌備。面對消沉了近一年的當代藝術品市場,近日,中央美術學院教授、AMRC藝術市場分析研究中心負責人趙力與藝術北京執行總監董夢陽在匡時會客廳就“當代藝術品市場觸底反彈”這一話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全球知名的財經雜志《經濟學人》日前刊文指出,得益于中國藏品熱和全球當代藝術市場的躍進,以及中國政府關于藝術品交易政策的改變,中國已經取代法國,成為繼美、英之后世界第三大藝術品市場。
該雜志的觀點源于國際權威藝術品市場研究機構歐洲藝術基金會每年一度的全球藝術品市場監測報告數據。報告顯示:去年,全球藝術品市場交易總額的313億歐元,比2008年下降26%,但這一數字仍高于2006年水平。這其中,美國和英國分別占全球交易總額的30%和29%,位列前兩位;中國2009年藝術品市場交易總額達42億歐元,占全球份額的14%,同比增長12%,位列全球第三。此外,2009年全球藝術品拍賣市場交易總額為130億歐元,比 2008年下降32%。值得注意的是,以2.91億歐元(合27.12億元人民幣)總成交額領跑亞洲藝術品拍賣市場的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躋身全球第五大拍賣公司,這也是全球前五大拍賣公司中惟一的中國拍賣公司。
數據顯示,據不完全統計,去年北京文物藝術品拍賣,上拍數量和成交數量均占到全球50%左右,成交率高于全球平均成交率60%,達到62%,成交總額占全球成交總額的52.83%,超過半數以上。2008年,北京市文物藝術品成交均價12.98萬元,全球文物藝術品成交均價16.67萬元,差額為3.69萬元;2009年北京市文物藝術品成交均價上升至15.64萬元,與全球文物藝術品成交均價15.93萬元僅相差0.29萬元。高價拍品尤其是5000萬元以上的拍品,有近八成產生于北京。
在上周舉行的北京市2010年度文物拍賣工作會議上,與會領導與眾多業內人士也認為去年的中國市場是全球藝術品市場上“為數不多的亮點之一”。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北京漸已形成了在國際上與香港、紐約和倫敦并列的藝術品交易中心。
常年對國內外藝術品市場進行分析研究的趙力教授在其所做的《中國藝術品市場分析報告》中也指出,根據他所做的市場研究,在2009年第三季度,全球藝術品市場開始出現復蘇跡象;而中國市場在第三季度的表現則明顯優于全球。
藝術品市場研究學者克萊爾·麥克安魯博士認為,2008年以來,“中國藝術品市場的銷售額和銷售量一直都非常穩定,而且一直在增加”,同時,“中國在全球藝術品市場上已經占有很大份額,而且有了重要地位”。
蘇富比公司亞洲區行政總裁程壽康對內地藏家的崛起印象深刻。“單是2009年與2008年相比,參加我們拍賣的內地客人數就迅猛增長,和2004年相比更是不可同日而語?!?BR>“去年,國內主要拍賣企業業績都出現了大幅提升?!壁w力說,特別是中國書畫行情率先轉暖,拉動中國藝術品市場在下半年由“暖”轉“熱”。北京保利推出的明代吳彬《十八應真圖卷》拍出了1.69億元的高價;中國嘉德“古代法書墨跡”專場97件作品拍出2.4億元的總額,成交率高達91%。北京保利去年秋拍拿下了 15.78億元成交額,而中國嘉德秋拍收獲的15.33億元更是超過了其2008年全年的總成交紀錄。在趙力看來,在目前全球藝術品市場剛剛企穩的大背景下,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率先復蘇應歸功于國內購買力的強勢支撐。
“我們發現,受到國內購買力長期關注的中國書畫行情,呈現出不斷向好的階段特征;與之相反,海外購買力參與較多而中國購買力參與相對較少的中國當代藝術行情,目前仍受制于全球市場的基本面。”趙力認為,國內購買力對藝術品市場復蘇有重要的推動作用。當然,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宏觀環境也是中國藝術品市場表現領先全球的重要原因。而經濟的增長催生了更多的藏家,藏家數量的迅速攀升,形成了強大的購買力。
當代藝術品市場強力反彈
自 2008年底金融危機席卷全球之后,藝術品市場同樣不可避免地遭遇了重挫,尤其以當代藝術板塊為代表,從曾經的“風光無限好”跌落至“黯然近黃昏”的境況。各大拍賣行紛紛縮減了當代藝術的規模甚至直接去掉當代藝術專場,眾多知名當代藝術家曾一路飆升的身價也是大打折扣。從去年開始,當代藝術市場開始進入調整狀態。
進入2010年,沉寂了一年多的國際當代藝術市場開始出現反彈跡象,上個月舉行的倫敦當代藝術拍賣周,開始給跌入低谷的當代藝術市場注入強心針。
作為新一季嗅探風向標的倫敦當代藝術拍賣周已經落下帷幕,兩大拍賣行蘇富比與佳士得交易額猛增,共達成交易額7.95億美元,是去年2月同期成交總額的 2.5倍,成交率平均都超過了90%。其中蘇富比當代藝術品拍賣,第一階段名為“Zero”的拍賣達到2320萬英鎊的成交額,并創下19項藝術家作品的價格紀錄。同期的佳士得,在2月11日的夜場拍賣中斬獲3900萬英鎊,其中一幅《金色海面浮雕》作品更是拍出了580萬英鎊的高價。多位當代藝術家,包括法蘭克·奧爾巴赫、安迪·沃霍爾等藝術家的重要作品成交價都超過100萬英鎊。
藝術北京執行總監董夢陽認為,當代藝術品市場的行情跌入低谷,除了與國際整體經濟環境不好有關以外,更重要的是與當代藝術家的創作水平及心態有關?,F在藝術家的創作越來越同質化,心態的浮躁、市場手段的炒作令許多年輕藝術家對潛心創作已漠不關心,藝術上的粗糙直接造成了作品質量的下降,長此以往,中國整體的當代藝術作品水平將停滯不前。
董夢陽強調,當代藝術品市場的震蕩調整是一件好事情,它的曲折進程讓更多的以金錢利益驅使的投機者知難而退,讓更多的高質量拍品浮出水面,使更多潛心創作不為利益驅使的藝術家佳作得到市場肯定和廣泛流通,市場的浮動是淘沙的過程,中國當代藝術品市場未來將更加理性,經歷調整、動蕩的幾年時間以后,當代藝術品市場將逐漸占據我國藝術品拍賣的重要地位。
面對此現象,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尤永認為,當代藝術市場正在理性與平穩恢復。為適應這一市場變化,北京匡時隨即加大了對油畫雕塑部門的投入。
2010年走勢謹慎樂觀
趙力在分析國內購買力增加時指出,金融危機雖然對中國經濟產生了較大影響,但是并未改變中國個人財富增長,尤其是高收入人群的財富增長?!爸袊囆g品市場的行情復蘇將吸引更多的資金參與其中,從而繼續支撐市場行情的加速回暖?!北M管中國書畫在今年藝術品市場上出現了突破性的行情,但趙力認為,由于市場整體依舊是針對前期下跌走勢的扭轉,市場行情的整體轉向仍然需要一定的時日與過程,并需要中國經濟基本面的有效配合。
同時,趙力在分析中國拍賣市場近幾年熱點轉換的問題時指出,近十年時間,中國拍賣市場經歷了三波市場高潮。2003年至2005年是中國近現代字畫的市場高潮,2005年至2008年經歷了中國油畫及當代藝術的市場高潮,2009年秋季又迎來了以古書畫引領的單價過億元的市場高潮。從市場走勢和存品數量來看,中國古書畫沒有能力保持藝術品市場量價齊增的態勢。這一波高潮一方面說明了市場價格向傳統美學的回歸,另一方面也預示著今后的藝術市場必然形成一個多元化的格局,當代藝術將會隨著市場行情的展開逐漸恢復行情。
“藝術品市場在整體上仍處于逐步復蘇的階段,離所謂的‘牛市’還有時日?!壁w力說,得益于去年中國拍賣市場的火熱行情,今年領跑拍賣市場的應該仍然是中國書畫。但他也同時強調,現在是介入、投資當代藝術品市場的最好時機。
對于即將到來的春季拍賣季,尤永分析認為,今年國內油畫及當代藝術市場將在兩大板塊提升價格:一是經典油畫部分,民國早期的作品價格以往被遠遠低估,由于中國油畫歷史僅逾百年,民國早期的經典油畫如果以中國傳統書畫做類比,可以等同于宋元時期的價值,未來3-5倍的增長是必然趨勢;二是“70后”的當代藝術家部分,其作品價格將逐漸與目前活躍在當代藝術市場上的一線藝術家縮小差距,可謂后勁十足。在市場信心不斷加強、發展態勢逐漸明朗的情況下,今年的春季拍賣季可重點關注當代藝術品專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