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呼和浩特2月8日電(趙婷婷 林嘉)2月7日,內蒙古博物院首次展出了珍藏50多年的清代精品瓷器,吸引了數千市民前往觀展。
據介紹,此次展覽的瓷器有100多件,均為清代官窯瓷器,是1957年內蒙古博物院建館時,由故宮博物院、上海文管會等所贈。此次展覽的瓷器種類包括青花瓷、青花玲瓏瓷、粉瓷、顏色釉瓷、琺瑯瓷等。
大學教師張瀑說:“這些瓷器從造型上講與現代工藝有很多共通之處,看過展覽能讓我產生很多靈感。節日前半程以吃喝為主,現在也算享用一場文化大餐吧。”
上午到11點,內蒙古博物院開館僅一個多小時就已經吸引了兩千多位觀眾前來參觀。瓷器展廳里,從小學生到已過古稀的老人都在瓷瓶、瓷盤和瓷杯前駐足細讀,品味這幾百年的珍品。據博物館管理人員介紹,預計春節展出期間日均參觀人數將達到6000人到8000人。
中國是瓷器的發明地和主要產地,素有瓷器之國的美稱。經過千百年的不斷發展和創新,到清代時期,瓷器業的發展已經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這一時期,青花和釉里紅瓷器燒制技術已完全成熟,在彩繪瓷器方面,除了繼續燒造斗彩和五彩瓷器外,又出現了粉彩瓷,彩繪瓷器的逐漸成為主流。此外,清代時期不僅恢復了以往朝代所見的顏色釉品種,還創燒出一些新的顏色釉瓷器。尤其是官窯瓷器,以其制作精美、釉色純正而成為時代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