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在倫敦郊區的一家拍賣行,一位匿名中國買家以4300萬英鎊的拍賣價格買走了一只清朝御用瓷花瓶。這件花瓶是在倫敦北部平納(Pinner)的一間平房里發現的,此前并無相關文件記載。而最近有報道稱,花瓶賣家還沒有收到拍賣款項,令人對這筆拍賣產生了疑問。
這筆交易為中國瓷器拍賣價設定了一個新的標尺。相比之下,幾周之前另一件清乾隆(1711-99)花瓶在香港蘇富比拍賣行(Sotheby’s Hong Kong)拍出的創紀錄價格——1820萬英鎊——顯得黯然失色,買下那只花瓶的是商業大亨張永珍(Alice Cheng)。這也超出了此前各類中國藝術品的拍賣價格紀錄:去年6月在保利國際拍賣會上以4.36億元人民幣(6300萬美元)成交的一幅11世紀書法卷軸。
在接受詢問時,賴斯利普(Ruislip)拍賣行Bainbridge's的拍賣師彼得•班布里奇(Peter Bainbridge)無法證實自己的客戶已經收到款項,僅表示他受客戶指示不得討論此事,并指出支付延遲是任何商人都會碰到的事情,并沒有什么異常。
一只如此罕見、此前聞所未聞的花瓶出現在如此沒有把握的背景下,讓很多人禁不住懷疑它是否是真品。“我們無法肯定地說它是贗品,”受人尊敬的倫敦中國藝術品交易商朱塞佩•埃斯肯納茲(Giuseppe Eskenazi)表示。“如果說它是贗品,也不是很明顯。而且好幾位見多識廣的權威人士相信它是真品,包括已故蘇富比前主席朱湯生(Julian Thompson)(于今年1月去世——譯者注)。”然而,拍賣結束后不久,在倫敦查看過這只花瓶的紐約古玩商詹姆斯•拉里(James Lally)在接受CNBC采訪時表示:“我很懷疑……有許多人懷疑它的真實性。”然而,代表客戶競拍的人中,還有蘇富比亞洲區副主席及中國藝術部國際主管仇國仕(Nicholas Chow)。
沒有人懷疑,收藏家們準備好了為這只花瓶報出高價。它最初被納入拍品名單時,預期拍價為80萬到120萬英鎊,而專家認為最終價格可能會超過100萬英鎊。價格抬升到250萬英鎊的破紀錄水平時,仍然有5位競拍者在角逐。“這個價格令人難以置信,”埃斯肯納茲表示,它也反映出收藏者對于具有皇家印記或背景的中國藝術品求之若渴。
傳統上,宋代早期瓷器以其純凈的色彩與簡約的風格,對東西方收藏家最具吸引力。然而,新一代的中國內地富豪更喜歡色彩艷麗、藝臻技絕的18世紀清三代御制瓷器。據信,這只奢華復雜的平納花瓶是被一位闊綽的北京收藏家買走的。
上周五,蘇富比香港拍賣行宣布將推出玫茵堂珍藏御瓷系列,玫茵堂被譽為歐洲最后的偉大中國瓷器藏品。
將于4月7日舉行的這場拍賣總估價超過7.10億元港幣(合9100萬美元),拍品包括一只繪有紅腹錦雞(位于圖案正中央)的琺瑯彩花瓶,仇國仕稱之為“所有中國清朝瓷器收藏家的終極獎杯”。
在拍賣舉行之前,賣家、收藏家、交易商和拍賣師都迫切希望知道:平納花瓶是否真的創下了中國藝術品拍賣價格的新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