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工藝值得關注
在2010年秋拍的瓷器工藝品拍賣中,高端精品動輒上千萬、甚至上億元的價格,讓許多普通收藏投資者望而卻步。與此相比,一些特殊器型值得藏家關注。在2010年北京永樂拍賣行的秋季藝術品拍賣會上,一件清乾隆御制霽藍描金御題蓮詩粉彩堆荷花連仿紫檀木釉座大壁瓶,估價80萬至100萬元,成交價則達到了672萬元。這個成交價也創下了壁瓶拍賣的最高價。
壁瓶,為諸多瓶式之一,以掛于壁面而得名。器型為常見花瓶之豎剖的一半,靠壁一面平坦,以利掛于墻壁上。壁瓶在清代各朝均大量生產,形式很多,乾隆時期的壁瓶更是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相比普通的大件官窯,這件瓷器在“體量”上并沒有優勢,但是在工藝上卻大有特點,器背及底施松石綠釉,留支釘痕跡。背部原配活環銅掛架,底部青花篆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橫行款。器身下部連仿紫檀木釉描金彩底座,壺門式牙板鼓起,鼓腿外翻如意足,下承托泥,描金蓮花紋裝飾,惟妙惟肖。瓶座與瓶身間,粉彩堆塑立體蓮花、蓮葉,所雕荷葉寬碩翻卷,荷花盛開,風姿綽越,婀娜多姿,全器色彩明艷奪目,裝飾富麗華貴,工藝繁復,將堆塑、鏤空、雕刻、貼花等工藝融于一體。
類似這種特殊工藝在2010年秋拍中受到追捧的案例并不少見。在2010年中國嘉德的秋拍中,一件清中期象牙鏤雕庭院人物套球,估價15萬至25萬元,成交價為128.8萬元。這種象牙球在《格古要論》一書中被稱為“鬼工球”,是廣東傳統牙雕技藝之一。這件象牙雕套球,內外層交錯重迭,玲瓏剔透。表層刻鏤亭臺樓閣,樹木花草,共有各色人物近40人,為消暑納涼圖。從外到內約有大小空心球17層,每層球均能自由轉動,且均有鏤空精美花紋。套球上下分別有一旋扣綴鏈和紅絲穗。作品采用鏤空技法,球與球之間原為一個實體,雕刻外層球體容易,但刻鏤至內層需要層層剝離,操作空間受到了限制,難度很大,技巧奇特。除了套球工藝之外,象牙的染色工藝在2010年秋拍中也受到了很大的追捧,像一件象牙染色筆架,估價3萬至5萬元,成交價則達到了15.68萬元。這件筆架為山峰形,共五座,中間一座最高,兩邊依序順減。染牙五峰下水浪翻涌,3只紅色蝙蝠盤繞五峰,彩色染牙山石、竹紋、靈芝紋飾。寓意壽山福海,原裝象牙海水紋底座,極為難得。器形精巧可人,刻工細致入微,色鮮艷麗,品之意味未盡。應為皇室而作,構思巧妙,刻工精細,于雅致秀麗中盡顯生活情趣,宮廷陳設巧作實為上品,極具收藏價值。
文人收藏更有故事
書畫拍賣市場在2010年秋拍中可謂精彩紛呈。古代書畫中《平安帖》拍出了3.08億元,李可染的《長征》拍出了1.075億元,創下了近現代書畫作品價格新紀錄。然而一些值得注意的細節是,在2010年的中國嘉德秋拍中,“舊時明月——一個文人的翰墨因緣”專場100%成交,其中并非大名頭畫家的作品紛紛拍出了估價的數十倍。究其原因,因為這個專場中的拍品來自于中國讀書界名人董橋先生的個人收藏,且藏品多有董橋歷年所撰寫的精賞美文相配,確是圖文并茂。從董橋藏品的口味,倒也可以看出收藏的一個新方向來,即文人收藏。
文人收藏的一個最大特點是看到好的東西嫌太貴,便宜的又不想收,口味刁的結果就是收藏的畫作常常是有故事的。像此次拍賣的兩幅徐悲鴻作品,都是小品,其中徐悲鴻在1937年創作的《水鴨》鏡框,估價20萬至30萬元,成交價為224萬元,《雙壽》鏡框,估價50萬至70萬元,成交價為207.2萬元。徐悲鴻和孫多慈的師生戀情是中國現代藝壇上旖旎的緋色流言,盡管沒有開花結果,畢竟是當年文人雅士常常渲染的茶余佳話和筆底艷聞。徐悲鴻前后兩位夫人蔣碧微和廖靜文的回憶錄也少不了孫多慈的倩影。兩幅徐悲鴻的畫小得可愛,畫給孫多慈的是壽桃,題了“慈弟清玩”;畫給李家應的是水鴨,上款“應弟存玩”,都是民國二十六年一九三七春日之作。當時報紙上說,那一年,徐悲鴻跟蔣碧微鬧離婚,到香港、廣州辦畫展后去了長沙,碰到這兩個女學生,請她們在一家湖南館子吃過飯。
在董橋的收藏中,還可以看出研究對于提升作品的重要性。像此次拍賣的一件孫多慈《極目孤帆遠》立軸,估價2萬至4萬元,成交價為31.36萬元。而其在2004年拍賣的時候,成交價只有1.1萬元。在董橋寫的文章中曾經提到:“北京中國嘉德中國書畫拍賣會(中國嘉德2004秋季拍賣會)上有幾件畫家王少陵藏過的字畫,徐悲鴻寫的好幾封信和詩固然好,孫多慈一幅1925年畫的《寒江孤帆圖》也平遠幽深。”筆者在拍賣圖錄里認出畫上題的五言律詩正是當年她寫給徐悲鴻的詩:“極目孤帆遠,無言上小樓。寒江沉落日,黃葉下深秋。風厲防侵體,云峰盡入眸。不知天地外,更有幾人愁?”落款是“壬辰春暮多慈寫于臺北師院畫室”。那是她40歲在臺灣師范大學教書時期的作品,用筆用色一點也不嫩了。
罕見藏品更有市場
隨著藝術品拍賣市場的日趨火爆,許多平時難得一見的藏品也紛紛登陸拍場。在2010年中國嘉德秋拍市場上,有一件清政府贈到訪美國軍艦的銀質紀念杯,估價20萬至40萬元,成交價為61.6萬元。銀杯外壁環繞兩條形態生動威猛的巨龍,圈足,足邊緣環飾花瓣紋,銀杯的口沿飾一周鏤空環繞的云龍紋,花瓣紋邊緣。銀杯體積碩大,造型華麗,其上分別鏨刻中、英兩種文字的銘文。中文為“大清國政府特贈大美國軍艦以為到華之紀念光緒三十四年十月贈于廈門”。其第一次現身,是2010年7月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阿什維爾的拍賣會上,當時,銀碗的估價僅為500美元至1000美元,最后以6700美元被人買走。
第一版人民幣在2010年藝術品拍賣市場上火爆異常,其中1948年-1951年第一版人民幣60枚大全套,成交價達到了336萬元。應該說,其中許多拍品都在拍賣市場上出現過,而像一枚1975年中國人民銀行印制貳圓未發行試模樣票則是非常罕見的,其估價為10萬至15萬元,成交價則達到了168萬元。正面圖案為“文革”時期英模人物大慶鐵人王進喜,背面為大慶油田建設工地,正、反面單面印刷,五角星水印,未發行。1972年曾發行同樣題材的編號郵票44“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戰士鐵人王進喜”。此樣票雕刻精美,印制精良,帶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充分表現“文革”后期中國的印鈔技術水平,迄今僅發現此一枚,屬極為珍貴之新中國貨幣史實物史料。無獨有偶,1969年未發行鋁幣試鑄樣幣1分、2分、5分各一枚,估價10萬至15萬元,成交價為145.6萬元。其圖案分別為煉鋼工人、收割農民以及澆花兒童,直徑分別為17毫米、21毫米、24毫米。
綜上所述,在2011年即將到來的春拍中,“偏門”藏品依然值得買家關注,并從中獲得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