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春拍大幕即將拉開,業(yè)內(nèi)雖然對整體市場繼續(xù)走強基本達成一致判斷,但對瓷器領域拍品今年的市場前景態(tài)度卻相對保守。
一方面,不久前剛剛結束的蘇富比春拍中,廣受關注的“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國御瓷選萃”專場前期市場預期過高,而現(xiàn)場意外遇冷;據(jù)統(tǒng)計,該專場整場的最終成交額僅為3.99億港元,遠遠低于預估的7.1億—10.7億港元。
另一方面,3月份英國媒體公開質疑去年以5.5億元天價成交的清乾隆粉彩鏤空轉心瓶,買家至今未付款,引起了市場廣泛關注,而該拍品自成拍以來,就一直陷于“假拍”的傳聞。同在3月,蘇富比在紐約舉行的中國藝術品拍賣會上,一件估價在800-1200美元的民國粉彩雙耳尊,由于中國買家的競相舉牌競價,最終成交價高達1800.25萬美元折合人民幣1.18億元,是估價的2.25萬倍。而同場拍賣會上,一件明朝永樂年間的青花瓷碗成交價也僅為159.45萬美元,不足民國雙耳尊的1/10。一件民國瓷器拍到億元高價,讓業(yè)內(nèi)人士大多感到不理解。事后新浪微博(http://weibo.com)上的市場反應也相對負面,香港藝術品藏家翟建民甚至用 “真的是世紀大笑話”來形容此次拍賣。
多方原因利空,使得業(yè)內(nèi)人士普遍認為,瓷器的藝術品收藏價值固然值得關注,但是市場預期過高并不見得是好事,特別是對于目前炒作價格過高的清官窯瓷器持保留態(tài)度。不過也有專家表示,宋元時期的高古瓷出現(xiàn)得比較少,炒作成分比較小,依然值得重點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