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北京各大小拍賣陸續收槌,春拍大戰移師長三角。19日在杭州落槌的西泠印社拍賣會上,進入拍場以來一路平穩上升的紫砂壺出現了不溫不火的局面。面對這樣的態勢,有買家分析認為,一方面原因是沒有遇到自己稱心如意的作品,另一方面原因是拍品估價高于買家心理價位。也有專業人士認為,導致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南北區域的特點不同。
杭州紫砂拍賣 不溫不火
7月19日,歷時4天的西泠印社2011春季拍賣會落下帷幕,并以15.2億元的總成交額、89.5%的總成交率,創下了西泠拍賣歷年來最好成績。不過,一直在拍場中有著不錯表現的紫砂壺,在此次拍賣中卻發揮平平,令人惋惜的同時也不免對整個紫砂市場略有擔憂。
在這場“典藏普洱茶及茶具專場”當中,以茶具身份出現的紫砂壺占比本來就不是很大,共計158件拍品,紫砂壺約有65件。據西泠印社拍賣公司相關人員介紹,此次拍賣根據自己的思路組織的相應拍品,其中最吸引眼球的是若干跨界合作精品,其中尤以陸儼少提供畫稿、毛國強制并刻繪的“杜甫詩意花鳥六壺”最為搶眼。這六把壺選料各不相同,形態各異,每把壺身上均依樣刻繪有陸儼少所繪花鳥蟲魚之圖案。而事實上,這件拍品也確實不負眾望,最終以86.25萬元的價格拔得本場拍賣的頭籌。同時,現當代的一些名家大師徐秀棠、顧紹培、徐漢棠、何道洪、呂堯臣、季益順等人的作品也亮相本次春拍,但是令人遺憾的是,并不是每件作品都拍出了高價,有些作品甚至因出價達不到底價而無奈流標。在該專場中,紫砂壺板塊的總成交率大約為60%,西泠印社拍賣公司茶事部經理李東冥直言這場拍賣不是他理想中的狀態。
一位專門到杭州參加此次拍賣的買家告訴記者,事實上拍賣會的現場氣氛還是非常熱烈的,他自己本來看中兩件作品打算出手,但是場中買家競爭比較激烈,最終的出價遠遠高于自己的心理價位,因此難以成交。而另一位買家則認為此次拍賣宣傳不夠,相對于紫砂這樣一種正在起步階段的門類,拍賣公司有必要讓更多的買家了解紫砂壺,同時也有必要對相關拍賣加大宣傳力度。當然,也不乏在拍賣沒有找到心儀作品的買家,他們則認為此次拍賣中精品不夠多,而其他拍品估價卻又高了些。
長三角行情 剛剛起步
相較于北方,長三角地區的拍賣對于紫砂關注確實不是十分熱烈,但這并不能說明紫砂板塊在這個區域沒有前景。事實上,西泠印社的這場拍賣也不是紫砂首次在長三角的拍賣大戰中亮相。早在去年,西泠印社就舉辦過第一屆“典藏普洱茶及茶具專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今年6月,南京經典拍賣舉辦的首場宜興精品紫砂拍賣會同樣成績可觀;今年8月,首次涉足紫砂拍賣的上海傳世拍賣也將舉槌,70多件拍品主推當代工藝師之作,也不乏令人關注的亮點。業內人士指出,紫砂壺在長三角的拍賣才剛剛開始。
李東冥對這樣的觀點表示認同。他表示,之所以本次西泠印社的紫砂壺拍得不是十分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南方人的飲茶習慣、紫砂壺的收藏習慣,以至于離紫砂產地過近等等,都是決定買家是否對一場紫砂拍賣感興趣的原因所在。單就本次拍賣而言,李東冥坦言在拍品的挑選上有意偏重于實用性,而對收藏性及藝術性、觀賞性的關注不夠。之所以有這樣的定位,是因為首先這是一場普洱茶與茶具的專拍,需要顧及的是品茶人對茶具實用性的關注。同時,西泠印社此舉也旨在將茶與紫砂一脈相承的文化根源進一步推廣給大眾,讓更多的茶人關注紫砂。李東冥認為,只有腳踏實地的文化推廣,才能讓紫砂壺健康而長遠地發展。不過,他同時也表示,下一次拍賣將兼顧各個層次拍品,以適應不同買家的需求。
推動紫砂市場 文化先行
上海傳世在今年8月首次涉足紫砂壺拍賣,此前他們同樣做了大量而細致的工作。該公司負責紫砂項目的經理朱玲告訴記者,紫砂首先是一個資源性藝術門類,一個資源性的東西加上藝術家的創造,使紫砂具備獨特的收藏、投資價值,今年各大拍賣公司以顧景舟為代表的大師們的紫砂壺力創新高也證實了這樣的判斷。這也是上海傳世關注這個門類的原因所在。她認為,長三角和北京紫砂拍賣有共性,也有不同點。共性是只要有好的紫砂作品,無論是哪里的拍賣會,藏家及投資專家都會蜂擁而至。不同點在于長三角更接近紫砂的原產地,溫婉的性格決定了其對紫砂的追求會更為細膩一些,比如文人氣息濃厚的作品可能會更受關注。朱玲認為,紫砂拍賣在未來幾年中將逐漸繁榮,同時會發展得更為有序一些。
“北京老壺”宋雙才分析認為,判斷紫砂壺的發展需要從整體著眼,單獨看北京拍賣成績或單獨看長三角的成績都有失偏頗。現在對于藏家來說,并不在乎是哪里的拍賣、哪個公司的拍賣,只要有好的東西就會追逐。對于正處于上升通道的紫砂壺,藏家的心態逐漸成熟,才是其長遠發展的根本所在,而最近這幾場拍賣則剛好說明了這一點。
業內人士表示,紫砂在拍賣中表現不是那么穩定,從一個方面說明它目前還是一個較為小眾的收藏。不過,也正是因為紫砂現在的狀態說明了它的發展才剛剛開始,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而要使紫砂受到更多人的關注,從而穩健地發展,需要所有喜愛紫砂的人共同努力,將它的文化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