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年電視熒屏上最熱門的人物要算“四爺”,他正是清代雍正皇帝,短短13年的王朝,給后人留下無限遐想的空間,但也正因為當朝年頭太短,這位“四爺”所留下的官窯瓷器也成為清三代中最稀缺的收藏品種。雍正粉彩一直是拍場中最炙手可熱的明星,但目前雍正瓷器拍賣成交價排名第一的,卻是一件以6799萬元成交的青花花鳥圖八方扁壺,2011年春拍中又有多達5件青花器物沖進雍正青花瓷器成交價排行榜的前十位,而在秋拍市場上各家拍賣公司似乎沒有響應影視圈中的“四爺”熱,鮮有另人眼前一亮的青花器上拍,成交結果也十分平淡。
師古而不泥古
據(jù)清宮造辦處檔案記載,雍正皇帝本人曾多次規(guī)定瓷器的造型、花紋圖案,不僅要求燒成的瓷器各部分尺寸適度,而且重視氣勢和神韻,講究輪廓線的韻律美。對于要燒造的御用瓷器必須經(jīng)雍正皇帝審定,方可燒造。上有所好,下必趨之。為此,景德鎮(zhèn)御窯廠的督陶官年希堯根據(jù)旨意,集中了全國最優(yōu)秀的制瓷工匠,不惜工本,竭盡全力地燒制,以博取皇帝的歡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輝煌業(yè)績。應該說,雍正皇帝的審美情趣,對這時期瓷器的造型、繪畫藝術風格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雍正一朝雖歷時僅短暫的13年(1723-1735年),但瓷器造型卻有很大的變化和發(fā)展,雍正瓷器素以雅致精細著稱于世。從景德鎮(zhèn)青花瓷器看,無論造型和裝飾,都可以用一個“雅”字來概括,與康熙青花挺拔、遒勁的風格迥然不同,而是代之以柔媚、雋永的風格。如果說康熙青花富有陽剛之氣,那么雍正青花則更具有陰柔之美。所謂陰柔之美,即雍正青花的造型構成一種優(yōu)美的藝術形態(tài)。這種優(yōu)美的風格表現(xiàn)在:雍正青花一般比較小巧。所謂“小”,只是相對而言,而且指的是同類器物的相比,這時的器物較之前朝作品的體積來得嬌小玲瓏;“巧”,是指雍正瓷器的造型包含著一種精細、靈秀的內(nèi)涵。雍正青花的胎體一般都比較薄,有些薄胎器物更是精巧到幾乎不見胎骨。雍正青花小件造型的精到,就在于細部處理得好,整體效果完整、精致,因而顯得造型有精神,使人感覺耐看。嚴格來說,雍正青花造型的形體比例關系不如康熙青花來得嚴謹,有些作品顯得單薄,但論精細則勝過康熙造型,雍正造型所追求的靈秀達到了理想效果。
總體看,有清一代,雍正瓷器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構思別致,每件器皿都有多種式樣。小件器皿線條柔和含蓄、輕巧俊秀,追求實用與美觀的統(tǒng)一。大件琢器端莊典雅,講究線條變化,質(zhì)樸古拙,剛中帶柔,注重上下比例之間的協(xié)調(diào)、空間關系的適度、整體的統(tǒng)一,可以說厚重古拙與輕盈秀麗兼而有之,達到了“增一分則長,減一分則短”的程度。同時雍正的仿永樂宣德青花名品,也可謂惟妙惟肖,除略欠自然以外,其它諸如小釉泡、橘皮紋、人工濃色堆點等特點(仿蘇麻離青效果)均恰到好處。此外,雍正還仿燒明代成化、正德、嘉靖、萬歷青花,也是極具水準。比如雍正仿成化青花的色調(diào)淡雅宜人,幾乎以假亂真——可以說雍正瓷器的高仿水平達到了歷代之頂峰。然而,雍正青花瓷在模仿前朝名品的同時,“參古今之式,動以新意,備儲巧妙”,翻新了更多的花樣品種,源于模仿卻超脫模仿。
就像2010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中以6799萬元成交,獲得雍正瓷器拍賣最高價,同時也是清代青花瓷器拍賣第3名的青花花鳥圖八方扁一樣,這件瓷器呈八方形,唇口,短頸,頸肩處飾對稱螭龍耳,扁腹,圈足外撇。通體青花紋飾。器腹圓形開光內(nèi)飾花鳥畫,一面繪一鴨回首站立于繪花草間,與飛舞于半空的同伴遙遙對望;一面繪一對鵪鶉,體態(tài)豐圓,一只舉首,聆聽著風聲,另一只低頭,端視地上無名的草葉;開光外邊繪八組折枝菊花紋。秋意蕩漾。底青花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篆書款。此器為雍正官窯中的精品重器,青花發(fā)色艷麗,描繪生動逼真,線條纖細。雍正朝瓷器呈八方的器形十分珍罕。八方扁在明朝器中未有所見,應為清朝所創(chuàng)的新品種。此類造型的瓷器制作工藝較圓形器復雜,不能直接拉坯而成,成為排行榜首實屬名至實歸。
縱觀雍正一朝御瓷之燒造,許多雋品多為孤例,少見類似乾隆時期的成對之作。因為雍正皇帝強調(diào)是“同形而異彩”,相同的器型裝飾不同的釉彩和紋飾,而每一品類往往僅燒造一件,越是名貴的品類越是體現(xiàn)明顯,絕少重復。例如著名的十二色釉菊瓣盤和瓜棱尊,均強調(diào)多件組合,故每一件均不相同。此為雍正御瓷一大特點。帶有這種特點的拍品一經(jīng)面世,就會引起藏家激烈爭奪,例如以3360萬元成為雍正青花拍賣成交價第二名,同時也是雍正瓷器拍賣成交價第7位的2010年北京保利秋拍中的檸檬黃地青花纏枝花卉仿漢壺尊,該物羨取南宋官窯穿帶壺之造型,以彰其端莊古雅之優(yōu)美,外表裝飾宣窯黃地青花之釉彩,以擷其蒼妍璀璨之華貴。胎釉精良,撫之似玉,筆意細膩,點染深沉,頗獲宣青神髓。敷設黃彩,勻凈明亮,與青花上下輝映。其造型與此等釉彩相配,猶如天作之合,兩者相得益彰。底部青花雙圈內(nèi)留白書寫“大清雍正年制”楷款,筆道有力,工整俊秀。黃地青花者為雍正御瓷名貴之品,始自明代宣德御窯,其中琢器尤為珍罕,公私收藏之中僅知數(shù)例,本品造型除黃地青花一種之外,尚見兩岸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霽藍釉和上海博物館和瑞士Baur爵士典藏仿鈞窯變釉。在此審美思想引導下,雍正御瓷綻放出斑斕奪目的新姿采,形成種類豐富釉彩繽紛的局面。
瓷器造型與釉彩的組合可折射雍正皇帝對摹古的態(tài)度。在追求全面摹古之際,雍正皇帝絕不僅停留于此,而善于汲取前朝藝術精粹,移為己用,注重在傳統(tǒng)構成因素中創(chuàng)新,借鑒原來的工藝造型和紋飾進行演繹,組合出具有時代特色的新樣式,寄予新意。官窯穿帶壺為南宋插花之佳器,深受后世文人推崇,若得之于案頭又何其愜意;而宣窯黃地青花者則是尊貴之至,為朱明御瓷之翹首,極具品格,取兩者之長于一體,遂為獨步有清一代的曠世名器,這正是雍正皇帝“師古而不泥古,仿古而不忘新意”的摹古思想體現(xiàn)。趙宋的意蘊,朱明的色彩,在“冷峻四爺”的主導下,穿越時空,交融相匯,釋放出新意,使得傳統(tǒng)陶瓷在摹古中實現(xiàn)創(chuàng)新,引領御瓷設計與燒造步入前所未有的新境地。
色地青花取代釉里紅
從雍正青花成交價排行榜的前十位中可以看到,黃地青花、青花釉里紅等非傳統(tǒng)白地青花足足占了5個席位。例如雍正瓷器成交價拍賣第10位,同時是雍正青花瓷成交排名第4位的2011年北京翰海春拍中的黃地青花三果尊,外壁黃地青花裝飾,頸部為蕉葉紋、回紋、如意頭紋,腹部繪三果紋,足墻為卷草紋,外底青花雙圈內(nèi)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書款。器端莊秀麗,彩釉搭配協(xié)調(diào),色彩明艷悅目,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展現(xiàn)出雍正瓷器秀麗典雅之貌。雍正時期除了傳統(tǒng)的白地青花外,青花胭脂紅、琺瑯彩青花、豆青地青花加紫、外豆青里青花、青花釉里紅、藍地白花、青花紅彩、青花加紫、黃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種也十分常見。這與他對顏色釉和粉彩的偏愛有著很大關系,因此青花的色彩也不甘寂寞起來。其中青花釉里紅燒制很多,在2008年之前,雍正青花釉里紅是雍正青花瓷中行情最好的,價位一直居高不下,在雍正青花最高成交紀錄中,占據(jù)著很大的比例。但從2009年開始,色地青花開始頻頻出現(xiàn)在排行榜單之上,而青花釉里紅在排行榜前十位中僅剩一席,還是2004年取得的。這與近年來收藏家偏愛色彩艷麗的瓷器不無關系。
雍正青花一直是藝術品市場的熱門投資品種,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內(nèi)地及香港地區(qū),歷史上成交價超過1000萬元的雍正青花瓷有17件,對比香港市場后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內(nèi)地的雍正青花價位還沒有到達到應有的高度,仍存在巨大的升值潛力。到目前為止,內(nèi)地只有北京保利、中國嘉德、北京翰海拍賣公司有過3件雍正瓷器超過千萬元的紀錄。成交價在500萬元至1000萬元以下的區(qū)間的雍正青花有14件,其中內(nèi)地拍賣公司占4件;成交價在400萬元的拍品也有14件,內(nèi)地拍賣公司占5件;其它內(nèi)地拍賣公司雍正青花瓷多在300萬元的價位徘徊,與香港市場相比還有不小的距離,且長年沒有改變,投資者可以利用這一地理差異尋找機會。此外,由于雍正青花瓷以小器居多,大件器物的價格就比較突出,上揚空間最大;而盤、瓶等小件器物的價格要相對便宜一些,價位漲幅不大。
另外可以發(fā)現(xiàn),雍正青花瓷器拍賣大有長江后浪推前浪的架勢,盡管第一名6799萬元的地位還沒有被撼動,但成交價排行榜上的數(shù)字屢屢被刷新,2004年時一件雍正青花五蝠九桃紋橄欖瓶以1170.8萬元即可占據(jù)雍正青花拍賣紀錄頭把交椅多年,7年過去了,如今最高價也幾乎漲了7倍。究其原因主要是御制瓷器及工藝品一向是工藝水平的極致表現(xiàn),雍正皇帝對瓷器的喜好與要求,更是助長了工藝水平的發(fā)展。雍正御制瓷器做工精致,選料考究,繪工細膩,布局生動,工匠們更是不惜人力、物力對其進行打造,一直可遇而不可求,并且有一定的保值價值。當精品的御制瓷器及工藝品出現(xiàn)在市場上的時候,它們就會為世界各地藏家追捧。因此,盡管2011年秋拍中雍正青花乃至整個瓷器市場整體表現(xiàn)平平,但其市場價格并不會出現(xiàn)下跌。整個瓷器市場也不是出現(xiàn)萎縮,而是更加趨于精品化、合理化的方向發(fā)展。對于有計劃投資瓷器收藏的人來說是一個入市的好時機,如同股票,如果在低潮的時候能看到某些股票背后的潛力,它會反彈更快一些,當然買像雍正官窯這種精品是最安全、最保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