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鋼作品《鈞韻》

張亞林作品《凈》

呂金泉作品《陽光下》

鄒曉松作品《古風》

黃煥義作品《土說》

饒曉晴作品《馬到成功》

曹春生作品《禪化融金》

黃勝作品《問道》

余勇作品《富貴》

楊冰作品《魚兒悠悠》
說起巴黎,許多人眼前浮現出的多半會是一幅幅有關優雅、浪漫、時尚、藝術、歷史感與現代感完美相融的畫面。
但在200年前,巴黎卻以臟亂、擁擠、危險著稱,它繁忙而充滿生機,絲毫不像法蘭西政府宣稱的那樣“優雅而成熟”。我們今天遇見的巴黎景點,大部分來自法蘭西第二帝國時期歷經22年的大改造,被本雅明稱作“十九世紀的首都”。
1734年,法國劇作家馬里伏更加驕傲地寫道,“巴黎就是整個世界,其他地方不過是它的郊區”。
在法國巴黎大皇宮舉辦的“2015國際藝術創新雙年展”,似乎從某種程度上印證了這一觀點。位于塞納河畔的著名建筑大皇宮,以其典雅的玻璃窗戶、金屬穹頂、高大的廊柱以及豐富的雕飾聞名于世。這座和艾菲爾鐵塔同為1900年世界博覽會建造的經典建筑,每年都要舉辦世界當代藝術博覽會和各種主題的展覽,如巴黎大皇宮獨立藝術家作品展、巴黎古董雙年展等,梵高、塞尚、馬蒂斯、達利、畢加索在未成名前都以在此展出作品為榮。
9月10日,大皇宮門前,除懸掛大幅雙年展海報外,還將一組韓國藝術家創作的立體雕塑作品置于入口處,三件作品以斷臂維納斯為原型,其創意在于把原本灰白的石膏刷上了格外艷麗的色彩塊面,仿佛在向世人宣告雙年展的時尚與前衛!
走進大皇宮的展廳,從時尚到收藏,從裝置到實用,從抽象前衛到傳統古樸——來自世界各國的手工藝新貴將一成不變的展覽形式與藝術呈現變成了一種優雅的品讀。在這里,創新是一個永恒的主題,形形色色的木制、鋼制、紙制、瓷制品折射出巴黎人近乎挑剔的藝術眼光。
景德鎮陶瓷學院的寧鋼、張亞林、孫清華、張婧婧、周思中等教授和陶瓷藝術家為此次展覽帶來30余件風格各異的陶瓷作品。這些作品向法國乃至全世界展示了中國當代陶瓷藝術的傳統文脈與當代精神。
巴黎在自中世紀以來的發展中,一直保留過去的印記,甚至是歷史最悠久的某些街道的布局,也保留了統一的風格。它的文化傳統已深入骨髓,象征古典文化的建筑充斥著這座古老得有點兒壓抑的城市。
現在,巴黎世界重要的藝術之都,印象派發源地、歐洲油畫中心、歐洲文化中心、歐洲啟蒙思想運動中心,多不勝數的頭銜奠定了它在世界藝術家心中至高無上的地位,在巴黎大皇宮舉辦的藝術展,不僅代表了歐洲最高的藝術水準,更是引領法國乃至世界的手工藝藝術風向標。
來此,便是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