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在燒成前最脆弱,任何一點外力或不小心的磕碰都會使泥坯破損,但瓷泥可以承受1300℃窯火的歷練,成瓷后呈現出金石硬度。夏天因為有畢業季顯得更加絢麗多彩,畢業創作的過程如同陶瓷經受高溫的洗禮,讓人充滿期待。2019屆山東藝術學院陶藝與公共藝術、陶藝與綜合材料兩個工作室的畢業作品,于2019年5月18日至24日在山東省文化館和山東藝術學院設計學院一樓大廳展出。山東藝術學院關注當代藝術前沿,用開放包容的藝術視野提倡對學生的創新性思維的培養,2019屆陶藝系的畢業創作呈現出傳統文化與現代陶藝的碰撞,包含現代年輕人對生命的認識,對海洋和自然的探索,對現代生活的詮釋。以化妝土、高溫顏色釉、刻劃花、釉上釉下彩繪等多種形式呈現。他們是有理想、有智慧、懂陶瓷、愛祖國的有志青年,今天以優秀的畢業創作揮手向母校告別,以更加飽滿的激情和斗志奔向自己的目標和未來。


《裂》 / 謝瑩瑩
作品尺寸:150cm*50cm*35cm
指導教師:李志宏、崔彬、吳詠梅
作品說明:作品靈感來源于畢加索的《格爾尼卡》,將《格爾尼卡》中的元素進行繪畫裝飾。將其進行錯位連接,通過錯位的部分,公眾可以感受到作品所傳遞的內心的掙扎、沖突與矛盾,對和平的向往以及對戰爭的痛恨。


《破繭》 /蘇瑞朔
作品尺寸:50cm*60cm*40cm
指導教師:遠宏、于鞍寧、 李玉蘭
作品說明:“繭”就像是這個世界的條條框框,就像是這個世界一成不變的思想,就像是這個世界規定了的道路,束縛著現在人們的思想。


《瓦當記憶》 / 黃超
作品尺寸:35cm*18cm*2cm
指導教師:遠宏、于鞍寧、 李玉蘭
作品說明:當代社會發展迅速,傳統屋瓦以及瓦當的使用逐漸減少,作者希望通過此次創作能夠回憶瓦當,重溫瓦當。


《綻放》 / 李金雨
作品尺寸:200cm*50cm*13cm
指導教師:李志宏、崔彬、吳詠梅
作品說明:本次設計以千里光屬科多肉植物為創作靈感來源,通過創作實踐,以斗笠造型為載體并加以變形,表現出一種含苞待放的視覺效果。


《印•象》 / 臧國旭
作品尺寸:150cm*60cm*50cm
指導教師:李志宏、崔彬、吳詠梅
作品說明:作品印象來自童年開始的整個感性生活,人在一生的所見、所聞、所感之中,某些印象屢屢重現,充滿著感情。


《本•元》 / 李紅軍
作品尺寸:117cm*39cm*38cm
指導教師:李志宏、崔彬、吳詠梅
作品說明:海洋是生命的起源,那一方如黑洞般幽暗又神秘莫測的世界,承載著太多滄海桑田和歲月流轉,它就在那里,靜默而有生命力。


《pieces》 / 徐航
作品尺寸:35cm*100cm*3.5cm
指導教師:李志宏、崔彬、吳詠梅
作品說明:借由陶瓷易碎的特質,將色塊抽象為情感,表現當代社會看似緊密,實際逾漸脆弱的人際關系,引導公眾重新審視大環境下的社交。


15-16《浸•入 》 / 李正航
作品尺寸:60cm*60cm*8
指導教師:遠宏、于鞍寧、 李玉蘭
作品說明:通過對作品構成、光影、空間的處理,將實際的器物與留自創造虛實對比,虛實相生。


《佛系》 / 李悅
作品尺寸:85cm*23cm*120cm
指導教師:遠宏、于鞍寧、 李玉蘭
作品說明:本作品創作源泉來源于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以麥積山石窟造像的態為創作靈感,表達作者想要追尋的一種生活態度。


《心花夏放》 / 楊霖
作品尺寸:80cm*80cm*11cm
指導教師:李志宏、崔彬、吳詠梅
作品說明:本作品主要靈感來源于作者在日常生活中對花的觀察,有感而發。此次創作,以裝置的形式為載體,用陶瓷材料做語言,表達屬于作者內心世界的“花”。


21《粼》 / 姚佳欣
作品尺寸:50cm*30cm*30cm
指導教師:遠宏、于鞍寧、 李玉蘭
作品說明:雕刻在中國的瓷器中有著非常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作者選擇了陶和瓷兩種不同材料搭配以沉穩的黑陶和淡雅的青釉,對魚鱗紋進行了一系列的創作實踐。


《紙韻》 / 王健
作品尺寸:40cm*30cm*30cm
指導教師:遠宏、于鞍寧、 李玉蘭
作品說明:用泥土加上纖維燒制而成的纖維瓷,是泥土的芳香與自然氣息結合的一種表現形式,是陶藝愛好者智慧與勤勞所結合的產物。


《極致盛放》 / 游朋操
作品尺寸:100cm*34cm*33cm
指導教師:李志宏、崔彬、吳詠梅
作品說明:作品打破常規墻壁,給人一種古代彩陶的印象,又有一種突破的思想,使之豐滿、狂放而又不失優雅。


《紋物》 / 張彤彤
作品尺寸:135cm*40cm*40cm
指導教師:李志宏、崔彬、吳詠梅
作品說明:本次創作設計選取原始彩陶中的紋樣元素為創作題材,提取元素符號,將其分組重構,變形處理。


《鳥啼花落》 / 曹非凡
作品尺寸:43cm*13cm*33cm
指導教師:遠宏、于鞍寧、 李玉蘭
作品說明:浚縣泥咕咕歷史久遠,有著濃厚的傳統文化特色,造型古樸,夸張別致,被民俗學專家稱為歷史的活化石。作者去了解了浚縣泥咕咕,以泥咕咕為創作原型進行了作品的創作。


《柔》 / 王鵬
作品尺寸:18cm*9cm*6cm
指導教師:遠宏、于鞍寧、 李玉蘭
作品說明:作品表面的柔韌感與力量感,詮釋陶瓷的一種獨特藝術美感,那是一份純凈、自然的美,這種美沒有任何色彩修飾,用其特有的肌理效果體現出來。


《響》 / 趙潤澤
作品尺寸:262cm*91cm*7cm
指導教師:李志宏、崔彬、吳詠梅
作品說明:該作品的創作靈感來源于“魚”,并結合現代元素精簡抽象化。制作時魚的動態、注漿時泥漿的流動,都仿佛有水聲在耳邊回響,故而將作品其名為“響”。


《幻•感》 / 吳明星
作品尺寸:28cm*100*70cm
指導教師:李志宏、崔彬、吳詠梅
作品說明:作品就是表現矛盾與沖突,把自然與發展,美好與破壞,讓其自然的呈現出來。

《流淌》 / 薛辰文永
作品尺寸:20cm*10cm*10cm
指導教師:遠宏、于鞍寧、 李玉蘭
作品說明:本作品把“生命的流淌”作為設計靈魂。本作品由四組柴燒壺具組成。通過柴燒時變化的火痕和流下的釉料,帶給觀者生命流淌的感覺。


《灼》 / 馬凡
作品尺寸:18cm*13cm*100cm
指導教師:遠宏、于鞍寧、 李玉蘭
作品說明:柴燒是瓷器燒成中最古老的一種燒成方法,而在當下電窯、氣窯,如此便捷的燒成方法沖擊影響下,柴燒依舊保持著它最自然原始的力量,令人向往。


《漂泊》 / 彭博利
作品尺寸:80cm*40cm*30cm
指導教師:李志宏、崔彬、吳詠梅
作品說明:綜合材料在現代陶瓷設計里應用廣泛,其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使得現代陶瓷藝術更具感染力。


《不拘一格》 / 王英杰
作品尺寸:60cm*20cm*70cm
指導教師:李志宏、崔彬、吳詠梅
作品說明:陶瓷傳統形式和現代幾何圖案有機結合給予了陶瓷不一樣的精彩,不再是平白直敘,沒有生命的器物,是有靈魂有感情的鮮活的生命。


《春秋》 / 龔飛雄
作品尺寸:45cm*33cm*50cm
指導教師:遠宏、于鞍寧、 李玉蘭
作品說明:作品中的春瓶、秋瓶和沙漏瓶分別表達了作者對春天旺盛生機的向往,對秋天豐收平穩安逸的喜悅,對從春到秋時間流逝的的無力感慨。


《繁與簡》 / 李莉
作品尺寸:8cm*5cm*180cm
指導教師:遠宏、于鞍寧、 李玉蘭
作品說明:作者的設計采用簡約風格的造型特點搭配柴燒釉和沙海的磨砂顆粒感釉料,還有絞胎的運用對作品進行創作,且一部分保留了瓷泥高溫燒成后原本的顏色,回歸陶瓷本身。


《溝壑》 / 劉心雨
作品尺寸:65cm*45cm*40cm
指導教師:李志宏、崔彬、吳詠梅
作品說明:本作品以服飾上所具備的特色為切入點,從口袋接縫等部分中提取裁剪拼貼等元素,以陶瓷為載體表達出來。


《星空之謎》 / 陳路生
作品尺寸:90cm*30cm*50cm
指導教師:李志宏、崔彬、吳詠梅
作品說明:以梵高的《星空》作為創作主源,采用山東黑陶工藝來整合創作過程,用陶藝的本體語言再現星空的藝術魅力,以虔誠之心向經典致敬。


《童年》 / 蘇悅心
作品尺寸:38cm*38cm*180cm
指導教師:遠宏、于鞍寧、 李玉蘭
作品說明:本作品把“童年”作為設計靈魂。本作品由抱枕和撥浪鼓、魔方等玩具組成。抱枕綿軟舒適,是童年柔軟呵護的象征,旨在表達舒適、寧靜與呵護的感覺。


《核》 / 王岐
作品尺寸:50cm*30cm*90cm
指導教師:遠宏、于鞍寧、 李玉蘭
作品說明:用刻線手法來完成作品圖案的大部分刻畫,再搭配牡丹花枝的部分的少量鏤空營造出了一種有虛有實、若隱若現的玲瓏通透之感。

《混沌》 / 邊孟陽
作品尺寸:22cm*15cm*80cm
指導教師:遠宏、于鞍寧、 李玉蘭
作品說明:作者采用陶罐去表達想法,通過多種釉色在圓形器皿內部的混沌狀態表達人們迷茫的狀態。希望作品能引發人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