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12月14日,“‘漢唐青韻’孟樹鋒耀州窯特展”暨“對話—‘漢唐青韻’孟樹峰耀州瓷藝術”活動在上海隆重舉行。上海市文創(chuàng)辦副主任強熒,上海中心大廈建設發(fā)展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顧建平,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首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具有代表性傳承人、中華陶瓷大師聯(lián)盟執(zhí)行主席孟樹鋒,原上海大學黨委書記羅宏杰,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博士生導師、原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校長周健兒,中國著名古陶瓷鑒定家、收藏家、上海天物文化博物館館長、中華陶瓷大師聯(lián)盟常務副主席錢偉鵬,中國建筑衛(wèi)生陶瓷協(xié)會原駐會副會長、中華陶瓷大師聯(lián)盟常務副主席夏高生,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漢光瓷創(chuàng)始人李遊宇,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上海工藝美術行業(yè)協(xié)會陶藝專業(yè)委員會主任蔣國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汪明,耀州窯第六代嫡傳者、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師孟鳴,江西博能集團副總經理、上海博萬蘭韻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溫桂鳳,中華陶瓷大師聯(lián)盟副主席、著名當代陶瓷收藏家何松泉,北京曉瓷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衛(wèi),美國Gensler設計公司技術總監(jiān)、中國建筑環(huán)境設計產業(yè)聯(lián)盟副理事長顧鍔,美國Gensler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副總裁孫曦,寶庫文化匠心館館長葉伯風,日本橫濱國際拍賣會總經理韓仁欽,西安市人民政府駐上海辦事處主任張琦,四川蜀道龍?zhí)扼A旅游開發(fā)有限公司董事長馬正軍,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師陸明生,陜西省工藝美術大師呂艷艷,著名書法家、篆刻家黃連萍,上海MBA聯(lián)誼會理事、上海MBA文修俱樂部會長宋銀波,中國量子管理帶頭人、原同濟大學副校長、原統(tǒng)戰(zhàn)部副部長、現任上海新僑職業(yè)技術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周箴,上海MBA聯(lián)誼會理事長呂俊,上海MBA聯(lián)誼會原理事長創(chuàng)始人陸騰,上海奇楠沉香文化促進中心研學基地負責人曰堯,上海中圓典當公司、鑒定評估師章亦琤,華夏古陶瓷科學技術研究院特聘院士、古玩鑒定師劉超,上海易衛(wèi)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羅文雅,上海半柳居藝術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建炳,青年陶瓷藝術家徐洪雁,朱家汝窯朱曉輝,江西省陶瓷技能大師李鵬來,上海博萬蘭韻投資有限公司文化藝術運營總監(jiān)吳輝,中華陶瓷大師聯(lián)盟副秘書長周小奇,CTS雜志主編廖金林,以及來自北京、陜西、河南、山東、宜興、浙江、景德鎮(zhèn)、廣東外地朋友等150余位出席了開幕式系列活動。

漢唐青韻——孟樹鋒耀州窯特展開幕現場

上海中心大廈建設發(fā)展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顧建平先生致辭

寶庫文化匠心館館長葉伯風先生致辭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首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具有代表性傳承人、中華陶瓷大師聯(lián)盟執(zhí)行主席孟樹鋒先生致辭
自成窯系——耀州瓷

孟樹鋒大師在演講中講述:耀州窯始于唐,成于五代,盛于宋,是一個自成窯系的北方著名窯場,存活1400年爐火不息,是中國古陶瓷史上重要的符號。耀州瓷的變遷歷史與傳承故事。


孟大師研究恢復了失傳八百年的耀州青瓷、陜西民間瓷,創(chuàng)造了“紅底玉縷耀瓷技術”和“茶葉沫釉技術”,研究申辦了耀州窯國家級非遺項目,其創(chuàng)作故事和工藝難點。



道學尙青,五行以青為東,四方以東為龍,所以此種哲學思想衍化之下的實際器物——陶瓷,便是皇家崇尚的天青色。






孟大師所崇尚的目標是這個,在單體的、像花瓣又像海浪的、組合得如此整齊美觀,配比得天衣無縫,似靜非靜,似動非動,看了叫人驚歎的幾乎眩暈了!

這種青一色的、一個一個最簡單、最基本的重復共和,就是孟大師對“青瓷”的一以貫之。因為,“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大漢青韻、大唐青韻、大宋青韻。


漢服文化禮儀表演
嘉賓對話——耀州瓷藝術鑒賞與市場收藏方向

原上海大學黨委書記羅宏杰先生在對話中提到,孟老師的創(chuàng)作不僅傳承了耀州瓷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又在這種古陶瓷技藝基礎上帶來很多創(chuàng)新。他創(chuàng)造性地將很多現代審美注入其中,讓人耳目一新。

原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校長周健兒先生在對話中提到:從工程技術人員的角度來看,孟老師的作品不僅在裝飾手法,制作技藝上很好地傳承了耀州瓷,還對其來龍去脈進行了系統(tǒng)的梳理。其對胎質的處理和加工,燒成的把控如此駕輕就熟,這都是經歷千百次的試驗和失敗的成果,是一個全能型人才。

中國著名古陶瓷鑒定家、收藏家、上海天物文化博物館館長、中華陶瓷大師聯(lián)盟常務副主席錢偉鵬先生在對話中提到:孟老師的作品有一種文化的厚度,歷史的高度。與景德鎮(zhèn)精細化的分工截然不同的是,他幾乎是一人完成所有的制瓷工序,這是相當不容易的。藝術價值決定了它的經濟價值,孟老師的創(chuàng)作給我感觸最深的是,他把中國最傳統(tǒng)的文化真正地融合到作品里,上升到哲學的高度,這是非同凡響的,可以稱得上是大師中的大師。雖然是耀州窯的傳承人,但是他的制作,可以說得上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用到極致,他把希臘最經典的陶瓷分割的比例都應用到陶瓷上,這也勢必在未來的藝術品市場,有著特殊的地位。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是,把中國很多的技藝融合在器物上,尤其把中國的文字大量地運用,這在之前的中國陶瓷上很少被應用,我們今天在欣賞很多古代藝術品的時候,會發(fā)現信息量不夠,圖畫很美,文字很少,我們很難真正的得知制造者的想法和構思,目前在這方面,彌補了古代人的缺陷,可以說,孟老師的作品“刀刀見力,朵朵見神”,有一種文人的情懷。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漢光瓷創(chuàng)始人李遊宇先生在對話中提到:陶瓷是文明發(fā)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語言,但在中國五千年文化的發(fā)展中卻是有斷層的,最大的斷層是在宋代,耀州窯就是一種典型。可以說,孟大師,獨此一人,達到了前人有過的高峰,但是作為一個門派,一種風格,它的發(fā)揚還遠遠沒有達到,不過也正是有著像孟老師這樣了不起的工匠人物才支持著我們文明的發(fā)展。我們不僅要認識他的藝術,更要認識他從藝的精神。

中國建筑衛(wèi)生陶瓷協(xié)會原駐會副會長、中華陶瓷大師聯(lián)盟常務副主席夏高生先生主持對話:孟大師對陶瓷的情懷融入到他的血液中,到了花甲之年,暴露出了眼睛的問題,腿腳不靈活的問題,都是與他盡善盡美的追求陶瓷藝術的完美息息相關。
在科技發(fā)展的社會化分工的大時代,很多窯口的陶瓷藝術都是社會化的分工,讓每件作品變?yōu)楣餐瑒?chuàng)作的成果,而孟樹峰卻仍堅持自己的主張,每件作品原始原方法和親自動手,每件作品都賦予思想情感和承載道文化的內涵,他的精神正在傳授下一代,也將成為未來中國真正大師的聲譽、榮耀的示范。
漢唐青瓷孟樹峰大師作品今天能在中國最高樓寶庫中心展示,足見其文化高度、思想高度和精神高度!也感受到寶庫團隊的眼界與風略。在參加今天論壇的貴賓中,我看到還有來自上海中心的設計者美國Gensler公司的2位老總,有上海中心的建設管理者顧總、周總,還有一批為上海中心塑造中國文化高度寶庫中心的同仁們,謝謝大家的參與和支持!在2020年即將來臨之際,向大家問一聲新年好!感謝大家來到這里共享中國陶瓷文化的盛宴!
嘉賓與收藏愛好者對話:

上海市文創(chuàng)辦副主任強熒先生在對話中總結到:好的藝術應該具備四點:1、具有國際視野;2、要有傳承創(chuàng)新;3、需要多元資本的支持;4、做好領軍人物。強主任用八個字“只要有心、就可創(chuàng)造”作為祝福送給大家。
耀州瓷現場刻繪演示:

陜西省工藝美術大師呂艷艷為大家現場演示耀州瓷半刀泥刻瓷技法
漢唐青韻——孟樹鋒耀州窯特展現場


孟大師與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上海工藝美術行業(yè)協(xié)會陶藝專業(yè)委員會主任蔣國興介紹耀州瓷的特色






耀州窯第五代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孟樹鋒與耀州窯第六代嫡傳者、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師孟鳴父子合影







部分展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