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呼和浩特專電(記者于嘉、林超)正在內蒙古博物院展出的100余件清代御用瓷器從2月7日開展起,已吸引6萬余名觀眾欣賞。文物鑒定專家表示,這些瓷器既反映了清代宮廷文化的種種現象,又折射出從“康乾盛世”到清朝衰落的歷史現實。
記者19日在內蒙古博物院展廳內看到,瓷瓶、瓷盤、瓷杯、瓷碗、瓷質佛像等瓷器造型精美、花紋細膩,品種有青花瓷、彩繪瓷器和顏色釉瓷。
據內蒙古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于寶東介紹,這些瓷器是50多年前內蒙古博物院建館初期,由故宮博物院、上海市文管會支援調撥的,集中展示尚屬首次。
于寶東介紹說,在這些展品中,乾隆款青花花果六方瓶屬青花瓷的登峰造極之作,突出反映了當時的瓷器燒制技術、清代宮廷的奢華與“康乾盛世”的繁榮景象。
中國是瓷器的發明地和主要產地,素有瓷器之國的美稱,經過千百年的發展與創新,清代瓷器達到了中國封建社會陶瓷工藝的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