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報訊 “壺中日月,紫砂春秋——2011上海宜興紫砂文化大展”昨起在成山路216號上海民族民俗民間文化中心開幕,主辦方特別把紫砂泥料的全部生產過程搬到現場,旨在用實物消除去年央視曝光宜興紫砂 “化工壺”造成的巨大影響。
為期一個月的展覽除了展示邵大亨、顧景舟等歷代名家的200余件紫砂名作外,還將展示紫砂泥料、成型工藝、紫砂工具、紫砂文獻等,以全方位角度呈現紫砂文化內涵。主辦方之一宜興紫砂藝術研究院院長衛江安表示,此次特地帶來10多個品種的紫砂泥料,現場呈現從原礦、碾磨到燒制的生產過程,回答紫砂愛好者心中長期模糊的泥料概念。
在談到央視去年曝光宜興紫砂“化工壺”時,衛江安說,紫砂壺不管加不加化工料,對人體都無毒,而且說“有毒”也言過其實了,“我們日常用的服裝、化妝品都添加了化工原料,都能說有毒嗎?至于調查中檢測出了化學成分,其實是加了化學試劑才有某些元素析出,而我們日常喝茶誰會添加試劑?紫砂壺人們喝了幾百年,沒聽說過誰喝壞了。即使存在個別添加化工原料的壺商,也不能代表宜興紫砂壺的整體。 ” (記者 詹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