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集中的紅綠彩陶瓷展示、傳說中的“隋侯珠”、罕有的西周青銅人面組器……走進剛剛開館的深圳望野博物館,參觀者得到了一個接著一個的驚喜。昨天,望野博物館館長閻焰擔任講解員,帶領著參觀者們從深圳這座現代化都市“穿越”到了一個優雅精美的古代空間。
在龍華文化中心3樓,抬頭可見由北京大學(微博)考古學泰斗宿白教授精心題寫的“深圳望野博物館”的牌匾。一進館,一對紅綠彩“門神”首先迎客。這是一對金代的紅綠彩武士像,持板斧的程咬金威風凜凜,執寶劍的秦瓊則溫文儒雅,一對“門神”刻畫得栩栩如生。轉角處則是兩尊被閻焰稱為“立體照片”的金代紅綠彩仕女俑,這兩位是當年的“貴婦”,兩名仕女神態端莊,服飾鮮明,從脖子上的項飾、頭上的花冠、甚至頭發外罩著的絲巾,無不原汁原味地保持了12世紀仕女的形象。
紅綠彩陶瓷收藏是深圳望野博物館展示的一大重點。這種12-13世紀陶瓷文物當世非常珍稀,而望野博物館藏有220件組,是世界上數量最大、質量最高,品種也最豐富的展覽。除了望野博物館的收藏之外,目前已知全世界范圍內僅有不到100件。
來到“三十器·三千年”展覽,則更需要放慢腳步。這30件器物精選自中國3000年的工藝精品,每一件藏品都呈現著一個時代的風骨,令人大開眼界:一套“西周青銅人面組器”,十余件青銅組件分別代表了眼睛、眉毛、鼻梁、嘴唇等面部,是當世非常罕見的一套完整的人面組合;而唐代留下的鞏縣窯白瓷粉盒,整一盒雪白勻凈的原粉保存如新,空氣中似乎飄動著唐朝的脂粉香……從商周的古樸,走入唐代的大氣,再到康乾盛世的華美,不知不覺中,就領略了一場縮微版的中國工藝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