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空間中的東方情境思考-朱樂耕當代陶藝展于韓國濟州島開幕
2014年4月17日下午(韓國當地時間下午5時),“建筑空間中的東方情境思考-朱樂耕當代陶藝展”于韓國衣戀集團肯辛頓濟州酒店開幕,展覽呈現了《生命之綻放》和《天水之鏡像》兩件大型陶藝裝置壁畫作品,是藝術家朱樂耕專為肯辛頓濟州酒店所創作,作品總面積約400平米,展覽由韓國麥粒美術館理事洪正吉先生策劃,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韓國麥粒美術館支持和協辦,韓國博物館協會名譽會長金宗圭、韓國前廣播電視委員長李敬在、中國駐韓國大使館文化中心副主任彭尤克、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賈磊磊等嘉賓出席了開幕式并發表致詞。
此次展覽主題“建筑空間中的東方情境思考”,突出的是“東方藝術情境”,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我們需要有不同的區域文化,民族文化來體現人類文化和藝術的多元性。不僅是體現中國藝術家的藝術實力,也是溝通中韓文化,建立中韓友誼的重要機會。
《生命之綻放》和《天水之鏡像》這兩幅巨大的陶藝裝置壁畫是藝術家朱樂耕繼首爾麥粒音樂廳系列陶藝裝置壁畫完成以來的又一次巨作,作為在韓國韓國肯辛頓濟州酒店的主要裝飾藝術品,特意選在酒店開業之日呈現,是中國藝術再一次在韓國引起了高度關注。除了這兩件作品之外,展覽還呈現了麥粒美術館曾經收藏的其他系列作品,其中就包括藝術家上世紀90年代做的一些作品。
藝術家朱樂耕:希望作品給人以心靈和精神的洗禮
對于此次兩件大型作品創作的初衷,藝術家朱樂耕表示希望作品能給人以心靈和精神的洗禮:“此次呈現的兩件作品與濟州島的文化有關系,這里的風景和旅游文化非常的好,而現在的人們生活在城市空間非常的疲勞,來到這種自然的環境之后,親近自然、體會自然,我作品的主題也是與自然、生命有關的,這兩件作品可以給大家帶來心靈的感覺,對精神有很好的洗禮,這是創作這兩件作品的初衷和目的。”陶瓷藝術作為具有悠久歷史的藝術類型,要想有創新和突破非常的難,但藝術家朱樂耕做到了,他不僅做到了還有很大的突破,將陶瓷藝術與建筑空間結合起來是史無前例的,對于這種創舉他表示:“每個時代的藝術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對于今天的我們來說,我覺著陶瓷藝術應該面對未來,面對新的社會空間,結合社會的需求來考慮,怎樣突出陶瓷藝術的時代性,實現其轉型,表現其當代性,同時呈現出其東方藝術的思想和文化,這是我關注和轉向陶藝與空間結合的思考點。”
策展人洪正吉:展出的作品是藝術家生命的生長和延展
此次展覽的策展人為洪正吉先生,其作為韓國麥粒美術館的理事長,對藝術家朱樂耕作品在韓國的推廣做了很多的貢獻,也是最早發現并收藏其作品的人,對于他們的相識洪正吉先生講道:“一次偶然的機會,在韓國的一個畫廊見到了藝術家朱樂耕的陶瓷藝術作品,當時非常的喜歡,雖然只看到了一件,但作品的新穎與特色讓打動了我。1997年我到中國美術館買書,在那里我看到了朱樂耕的個人陶藝展,這是一個更全面認識朱樂耕作品的機會,當時我很震驚,因為90年代中國的陶瓷藝術還比較傳統,但朱樂耕的作品卻充滿著現代感和創造力,我們決定收藏他展出的所有作品。由于1997年韓國經濟危機使得收藏的計劃被擱淺,中斷了有幾年的時間,但藝術家朱樂耕一直在堅守我們的約定,這種忠誠、執著和毅力打動了我們,這些品質也反映在這次作品的創作中,此次展出的作品是藝術家朱樂耕專門為酒店量身打造的,所有的環節都親力親為,非常的不容易,這種執著的精神值得我們敬佩。”對于藝術家朱樂耕的創作洪正吉先生也有很深的感受,打動他的除了藝術家執著的精神和堅持不懈的探索精神之外,還有就是作品獨特的意義:“在藝術家朱樂耕的作品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其他人未曾到達的境界,他不僅在中國,在世界中也是非常成功和著名的藝術家,我曾經擔心過他是否會在成名之后就不再進行探索,但事實證明我的擔心是多余的,這次作品便是證明,如果說這次展出的作品是生命的綻放的話,我更愿意看做是藝術家的綻放,因為在作品中我體會到的是朱樂耕的藝術生命在活著,在伸展。”
而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賈磊磊先生看來,藝術家朱樂耕的創作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很好的范本:“此次展覽試一次很好的文化交流盛會,也是文化輸出一個很好的樣式,這次展出不僅是對中國藝術家、中國當代藝術的肯定,也是對中國文化的確認,藝術家朱樂耕作品的特殊性有兩點,其一是,他的作品具有前瞻性,陶瓷藝術是中國的傳統藝術,它過去的歷史非常的悠久,而且進入家庭進入社會,有時候還進入宮廷,傳統就容易束縛藝術家的創作,而朱樂耕創作的前瞻性和突破性可以讓國外的觀眾更好地了解中國的藝術現狀,中國的藝術依然非常的有建樹;其次是藝術家的作品具有多意性,可以從很多的角度去解讀和欣賞,能夠讓人駐足去欣賞并引起思考,這點很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