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拍賣已全部落幕,拍賣行,藏家,炒家們在經過一輪的“奮戰”后各自回家盤點得失,準備2015新一輪的“戰斗”,但是熱鬧的拍賣依然是持續的“天價”留下的唏噓,眾多藏友還是處在觀望的狀態,藝術品投資真的只是少數有錢人的游戲嗎?
如果你的眼睛總是盯在拍賣會上,或許可玩的空間不是很大,但你完全可以換個角度,比如喜歡瓷器收藏,就一定是要買古董嗎?現代瓷器難道就沒有收藏的價值嗎?過往的歷史告訴我們,成功的藝術品收藏往往是從冷門起步的。

粉彩山水薄胎碗 50-60年代
現代陶瓷:盯住大師級作品
如果把一筆準備買古董的錢同樣投入到當代陶瓷工藝美術品上,不僅物真,人真,而且大師作品的藝術價值與收藏潛力也都非常好,這就是收藏視點轉移的可靠依據。對于當代藝術陶瓷來說,收藏僅僅是剛剛拉開序幕而已,這個市場的潛力遠沒有被挖掘出來。
在2014年結束的當代藝術陶瓷市場發展高峰論壇,在平安府國中陶瓷藝術館隆重舉行。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長楊自鵬、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傅維杰,來自故宮博物院等著名藝術機構和專家、全國各地陶瓷協會主要領導、陶瓷藝術工藝大師以及專業收藏家和媒體等100多人出席了當天活動。

粉彩雪景薄胎碗 50-60年代
為了推動中國藝術陶瓷行業的健康發展,促進當代藝術陶瓷的探索和創新,建立中國藝術陶瓷的可持續化的交流平臺與購藏系,提升當代藝術陶瓷的藝術家及其優秀作品的影響力,由中國陶瓷工業協會舉辦了主題為“調整、探索、突破”的當代藝術陶瓷市場發展的高峰論壇。
論壇邀請了當代藝術陶瓷研究、創作、鑒賞、拍賣、收藏等領域的資深專家學者。出席活動的嘉賓有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長楊自鵬、中國陶瓷工業協會理事長傅維杰、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呂成龍、侯松園、徐定昌、饒中亮、著名藝術陶瓷專家清華大學教授王建中、景德鎮陶瓷學院教授何冰欽、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陳烈漢、景德鎮陶瓷協會常務副會長孫飛、德化陶瓷協會會長黃發建等專家學者。出席專家學者圍繞當前低迷的藝術收藏交易市場,如何調整思路,進行各種探索,尋求新的市場突破,紛紛發表觀點,并形成了一系列會議成果。

粉彩人物瓶 50-60年代
近年來中國現當代藝術陶瓷不斷成為收藏市場新寵,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李菊生所作的“豆蔻年華高溫顏色釉鑲器”在2007年以123.2萬元創造了當時中國當代藝術陶瓷的拍賣紀錄,次年其所作“觀棋不語真君子”高溫顏色釉瓷鑲器更是以190.4萬元的高價刷新紀錄;在2009年景德鎮國際藝術陶瓷拍賣會上,中國首席工藝美術大師王錫良的“黃山四千仞”瓷板畫以680萬元落槌,成為當時公開拍賣活動中,成交價格最高的當代陶瓷藝術品;2010年,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松茂的“三顧茅廬”以1300萬人民幣的天價成交,把中國現當代藝術陶瓷拉進“千萬時代”。現當代陶瓷已經成為我國拍賣界新的寵兒!
2010年至2014年,業內專家分析,一方面是藏家惜售,或是出于感情上的難以割舍,或是達不到預期的價格,這在調整期的市場表現更加明顯;另一方則是中低端的拍品整體品質不如之前,隨著精品的沉淀,市場上流通的多為普品,缺少高價的拉升,整體中低端陶瓷市場成交額增長率處于下滑態勢。而即將到來的的2015年拍賣市場,現當代瓷器尤其是567廠瓷逐步進入到拍賣界,將引起我國現當代瓷器收藏的熱潮。
567廠瓷獨特的歷史地位:進入近代,由于外強的入侵,統治者的腐朽,導致景德鎮瓷業奄奄一息,處于崩潰的邊緣。隨著1949年4月29日景德鎮迎來了解放,千年瓷都獲得了新生。在百廢待興,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背景下,揭開了中國陶瓷史上的嶄新篇章。景德鎮在推動陶瓷發展的主要有兩方面措施,一是建立專門性的研究機構,進行系統性的科學研究和試驗;二是專業研究和群眾性技術革新相結合開展技術攻關活動。 1949年,景德鎮組織了陶瓷美術研究會,1952年景德鎮市工業局組織了金水、花紙與胚釉等專業研究組織,1953年組建了輕工業部工業試驗所,并成立了“建國瓷制作文員會”,1954年8月,在技術革新運動全面展開情形下,成立了景德鎮陶瓷試驗研究所(部所)。這個研究所的主要任務是提高制瓷質量,解決生產上存在的技術問題,開展一些專題性研究,開發新產品、新品種、新技術、新工藝,在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早的專業陶瓷研究機構。對今后景德鎮陶瓷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整個陶瓷科研中注意發揮科研人員和群眾的積極性,做到專業科研與群眾性技術革新想結合,群策群力,共同攻關,解決生產上的重大問題,新中國陶瓷(567)取得的無與倫比的藝術成就。這種成就是根植于中國深厚的傳統陶瓷生產技藝,得益于新中國特定的舉國生產的計劃經濟體制,同時也借助新中國陶瓷藝術界的萬眾一心和科技的進步。計劃經濟時期,那種一心為公、甘于奉獻的時代已經離我們漸行漸遠了,很多景德鎮老藝術家們都在懷念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
在傳統的收藏概念中,如果一件瓷器是當代制作的,無論它多么完美也幾乎不會被人收藏,“厚古薄今”的觀念在中國根深蒂固。上世紀80年代后,隨著我國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尤其是民間收藏和藝術品市場的不斷升溫,沉寂已久的工藝美術行業萌發出了新的生命力。其實從純藝術角度觀察,無論從工藝手段,題材選擇,精細程度等方面,當代工藝美術品都突破了前人。近幾年來,隨著高仿瓷器,高仿明清家具逐漸被越來越多人追捧,現代工藝品也可以收藏的觀點開始浮出水面。
近些年各大拍賣行都拋出陶瓷工藝品,得到了國內收藏界積極,正面的響應,專家普遍認為:將陶瓷名家作品等當代工藝品引入大型拍賣會的成功,為當代陶瓷工藝品特別是陶瓷工藝大師的精品指引了未來的市場定位。

曾龍升 沙紅雞公瓷雕 50年代
當世有什么東西上至國家元首,下至普通百姓都喜歡呢?那只有精美的工藝美術品。它是文化和藝術的載體,歷史和技藝的反應,是個人的文化藝術修養的提升,是一個國家綜合水平的體現。相信隨著收藏家和投資者對陶瓷工藝美術的關注,當代陶瓷工藝品會成為拍賣市場的主力軍,為豐富藝術品的收藏,促進藝術品投資門類的多元化,傳播民族傳承文化作出更加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