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2014這十年中,全球藝術品市場增長十倍有余。2014年,全球藝術品總銷售額超過511億歐元,比上一年增長7%。雖然近十年成交量一直在巨幅增長,但增長的幅度沒有成交額高,這就意味著市場完全由高價藝術品在拉動漲幅。
美國仍然是全球最大的藝術品市場,在2011年中國曾經一度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藝術品市場,但隨后份額一直在下降。截至2015年,中國的市場份額比英國高出不到1%,主要原因是英國市場在逐步回升,排在英國之后的是一些老牌的藝術市場,比如法國、德國、瑞士。

從全球范圍來看,拍賣市場至少占有50%的市場份額。2014年,全球拍賣市場占總體市場的48%的份額,達到了846億歐元,比上年增加了9%,總銷售額超過了2007年的市場峰值, 比2009年的最低點增加了88%, 增長幅度驚人。從2004年到2014年期間,全球公開拍賣的銷售額增長了一倍多,主要來源于美術品市場的高價拍品,還有中國拍賣市場的增長以及美國市場的強勁表現。從拍賣市場的份額來看,局面有所改觀。美國是35%的份額,中國是31%的份額,比第三位的英國高出10%以上。

中國市場開始成熟
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中國藝術品市場20余年來從無到有,迅速崛起, 總體市場規模已居世界第二。從全球來看,中國是近十年來增長最快的藝術品市場,2003年到2013年,中國藝術品市場銷售額增長了9倍,年均增長率超過了40%。中國藝術品市場在2011年達到了市場頂峰,成為全球最大的藝術品市場。接著就是急劇下降,重新跌回全球第二的份額。近兩年買家的行為更加謹慎,拍賣價格更加溫和。大多數專家認為整個市場進入了成熟期,所以價格不會有太大的波動。雖然近三年整個中國藝術品的表現比較低迷,但過去十年的增長仍然是一個奇跡。
業內普遍對中國的拍賣市場還是持樂觀態度,但同時,藝術品市場還是存在某些問題——我國藝術品市場的流拍率高達57%,也就是說,在100件拍品中有57是賣不掉的。在過去十年中,拍品數量增加了338%, 但是整個成交數量只增加了187%。
藝術品市場分為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一級市場以畫廊業、藝術品博覽業為代表;二級市場就是拍賣業。這些年來,中國這兩個市場總體來說都蓬勃發展,特別是藝術品拍賣市場,屢創天價,引人注目。中國藝術品市場持續發展的直接動力,來自高凈值人群的增長,得益于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藝術品需求的增長。按照美國10年期投資回報率統計,房產的投資回報率是4.5%, 股票是13%,藝術品則是24.5% 的投資回報率。從這點看, 隨著經濟的發展,逐漸富裕起來的中國人包括塔尖的百萬富豪,會把自己相當部分的資產配置投向藝術品。事實上,近年來,中國百萬富豪們將17%的資產用于珠寶、奢侈品、藝術品等領域,其中18.2% 的資金投向藝術品。
中國藝術品市場在未來十年前景可期,除了“塔尖”人群持續擴大外,數量更為龐大的中國中產階層隊伍也在不斷壯大。按照中國社科院統計,在總的就業人口中,中國中產階層正以每年1%的速度增長,意味著每年凈增700多萬人,而據調查顯示,90%的中國中產階層有收藏購置藝術品的意愿。
這兩部分人群絕對數量的持續增長,必然帶來藝術品需求的不斷增加,推動藝術品市場在可預見的未來保持強勁增長態勢。另外一個趨勢是,由于藝術品的唯一性、稀缺性帶來的高回報以及無形價值,藝術品收藏與投資正由以往的個人愛好擴大為機構行為。機構收藏既有增加企業文化的考量,也是一種重要的投資行為。目前,機構收藏在中國藝術品消費中的權重越來越大,這一趨勢符合國際藝術品收藏規律。據中國機構收藏調查報告,2012年以來,企業收藏資金大約每年在450億元左右。企業藏家購買力占整個藝術品市場60%以上,藝術品拍賣買家70%以上是企業家。機構收藏己經成為藝術品收藏領域的中堅力量。

藝術品面面觀
美術品:主要包括繪畫、雕塑這種作品。中國的美術品中間價格約為9000多歐元,對比世界第—的藝術品市場只有2000多歐元,在中國拍賣的藝術品,大部分成交的價格比美國要高出三倍以上,這就意味著中國人用更高的價格購買藝術品。但從平均價格來看的話,美國要比中國高出很多,因為美國是一個高價藝術品成交的中心,高價藝術品拉動了整體平均價格。
在我國,大部分藝術品在3000歐元到5萬歐元之間成交,換算成人民幣基本上在30萬以內,主要還是在中低價位成交的。但是,高價的藝術品占據了很大的市場份額,銷售額的比例較高,200萬歐元以上的藝術品,基本上占據了39%的市場份額。由此可知,市場主要還是由高價藝術品來拉動。
不同的國家,在不同價位成交的比例則并非如此,在低于5萬歐元的藝術品里面,前三大的藝術品市場,包括中國、美國、英國,一共占據了總銷售額的58%。但越往高處走,這三個市場占的比例越高,在超過100萬歐元的市場中,三個市場97%的市場份額,在越發達的市場,高成交價的拍品占有的比例越大。
在我國,人們通常只關注拍賣市場,其實經銷商市場至少占50%以上市場份額。據調查,在2014年經銷商市場的銷售額占全球藝術品和古董市場總份額的52%左右,計264億歐元。在比較成熟的市場,像美國、英國,通常比例超過55%, 但中國的經銷商只有30%的市場份額。在過去幾年里, 基本上保持在這個水平。部分原因歸于這種市場成交的價格很難統計,有低估的可能。
當代藝術:當代藝術市場在全球范圍內都是一個非常紅火的市場。從2004年到2014年,銷售額增長了600%。當代藝術板塊其實是一個投資性較強的板塊,在經濟衰退時容易受到嚴重打擊。比如,當代藝術市場在2007到2009年期間,銷售額減少了60%,這是所有板塊當中銳減最嚴重的板塊。
現代藝術:2014年美術品拍賣市場的第二大板塊就是現代藝術板塊,它的銷售額和成交量的比例都是28%, 和上一年的份額持平。本世紀初,現代藝術板塊都是最大的板塊,現代藝術在2006年甚至占據了36%的市場份額,但在2007年后,戰后和當代藝術板塊得到了顯著的增長。美國是戰后和當代藝術品的全球交易中心,銷售額占市場總額的46%。
2014年,雖然該板塊出售了超過45200位藝術家的作品,但總銷售額集中在一批為數甚少的藝術家中。只有不到1%的藝術家能賣出超過100萬歐元的高價,而56% 的藝術家的作品成交價低于3000歐元。90%的藝術家作品成交價不足5萬歐元。另外,只有28位藝術家的作品賣出了超過1000萬歐元的價格。
印象派、后印象派:雖然其在1980年代曾經是頂級藏家的關注焦點, 但2014年,印象派和后印象派藝術品在整體市場銷售額中的占比只有12%。前20位藝術家貢獻了該板塊總銷售額的64%,銷售額最大的兩位藝術家—— 齊白石和莫奈貢獻了26%。
2014年成交的齊白石作品中至少有30件成交價格超過100多萬歐元,但在成交價格最高的20件作品中,齊白石只有《花鳥四屏》一件,拍價660萬歐元。
古代書畫:該板塊份額為是8%,比去年下降了2%。近年古代書畫板塊一直萎靡不振,可能是由于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狀況。去年中國藝術品在古代書畫這個板塊,整個銷售額下降了20%, 成交量也下跌了14%。其原因可能在于古代書畫的真偽問題。

中國古董:中國的古董板塊一直是收藏門類中較為熱門的板塊,也是一個國際化的收藏門類。去年中國的古董板塊銷售額為15億歐元,比上一年降低了2%, 成交量降低了14%。中國大陸、港澳都有不菲的成交量,占比81%的。很多買家也會到美國、英國拍賣行買中國的藝術品, 這些都是放在美國或者英國的市場份額里面。
這個板塊也同樣是低價位的藝術品份額比較高一點,5萬歐元以下的古董幾乎占有92%的市場份額。往高端走量就會降低,但銷售額的市場份額在增加。比如,劉益謙拍得的雞缸杯和唐卡,加在一起要7000萬歐元, 算在這個板塊就是十幾個億的量,的確可以拉動整個市場的普漲。
2014年的藝術品市場,多次出現中國買家的高調亮相。中國藏家開始在國境之外產生更大的影響力。其中,中國女商人張蘭在佳士得拍賣行紐約分行以1050萬美元的價格,拍下一件安迪·沃霍爾的作品,以創紀錄的1860萬美元的價格拍下一件馬丁·基彭伯格的作品。傳媒大亨王中軍在紐約蘇富比拍賣行以6180萬美元拍下一幅梵高的畫作,據悉這也是中國收藏者在海外為西方藝術品支付的最高價。
此外,在蘇富比拍賣行和佳士得拍賣行,有幾件高價印象派和現代藝術作品都賣給了亞洲買家,大部分銷售額是中國買家貢獻的。其中包括佳士得拍賣行以2700萬美元賣出的莫奈《睡蓮》,該拍賣行在其全球范圍內的亞洲客戶,在所有藝術品門類上的花費年增長率為18%,占其全球總銷售額的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