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元時代”,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一個標記性話題。
6月初,業內廣泛關注的保利春拍相繼誕生3件億元中國書畫藏品。北宋書法家黃庭堅的書法長卷《砥柱銘》更以4.368億元成交,創下中國藝術品拍賣價國際紀錄。
從去年以來,中國藝術品已經在國內外拍賣市場陸續誕生了13件億元藏品。在資本驅動、利潤誘引
和前景利好之下,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不斷提速,以躍進方式進入歡宴式的亢奮與繁榮。
這一景象,褒而樂見者認為伴隨中國經濟發展和文化影響力的擴大,中國藝術品市場必然揚眉吐氣而欣欣向榮;貶而疑慮者認為當前市場的亢奮夾雜著弊端與浮躁,“速成”的繁榮因規則與標準的迷失,必將經歷調整、理順、夯實,逐步走向成熟、理性的健康發展之路。
拍價飆升,市場是否虛熱?
億元曾是人們對藝術品估值的一個心理門檻,跨越之后,便屢創新高,去年至今,拍賣市場共產生了13件單價過億的藝術品。上世紀90年代日本藝術拍賣史上也曾是“天價”頻現,一波接一波的浪潮沖暈了投資者的頭腦。但隨著日本經濟泡沫的破滅,“價值連城”的收藏品也開始“打折”,銀行里用于抵債的書畫作品堆積如山,其價格只相當于原價格的1/5左右。如今中國藝術品市場交易的活躍,井噴式的價格猛增讓很多人擔心繼股市、樓市之后,熱錢流入藝術品市場催生大量泡沫。
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趙旭:《砥柱銘》作為一件國寶級的回流作品,其藝術價值是無可估量的。一幅畢加索油畫的售價高達一億美元,相較而言《砥柱銘》有著很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這個價格不能算是天價。它不僅是國內藏家實力增強的體現,也反映了我國民族文化保護意識的增強。我們不能僅關心藝術品價格漲跌帶來的市場效應,藝術品本身的文化價值應是關注的重點。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藝術市場分析中心主任趙力:所有市場增長過程中都會出現泡沫。我們要分析價格形成過程中是否有人為炒作因素,價格是否和價值嚴重背離。中國藝術品市場歷經了十多年的發展和培育,今天的價格不是一夜之間完成的。全球規律性的投資項目主要有三個:有價證券、不動產和藝術品。其中,藝術品投資回報率居首。但高投入預示著高風險,對于普通收藏者而言,掌握藝術品投資規律,擇時而動,量力而行,切忌盲目跟風,才能有效規避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