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陶瓷行業集體關注歐盟對華陶瓷反傾銷案。此前,有媒體報道表示,一旦該案通過會對陶瓷行業帶來巨大影響。
近期,陶瓷行業集體關注歐盟對華陶瓷 反傾銷案。此前,有媒體報道表示,一旦該案通過會對陶瓷行業帶來巨大影響。然而,據本報采訪了解,事態走向并非如此,消費者關心的陶瓷產品價格也不會因此而產生太大波動。
據了解,我國目前陶瓷的銷售仍以內銷為主,出口量占總產量的10%左右,而出口歐盟的僅占總產量1%左右,受該事件影響最大的多是一些貼牌出口型的企業,所以單方面認定事態的嚴重性不太客觀。相關專家表示,行業本身倒是應從該事件中得到警醒,改善品牌建設薄弱、創新研發動力不強等狀況。同時,警惕可能由此引發的其他出口國的進一步貿易保護。此外,有關專家也表示,雖然原材料價格、人工費用上漲等造成的生產成本上升給企業帶來巨大壓力,但綜合目前國內外市場環境判斷,今年下半年,陶瓷產品價格逆市上揚的可能性不大,此前普漲的聲音也將逐步消失。
出口總量不大、產品低端 不會對國內主流市場產生沖擊
對于此次歐盟對華陶瓷反傾銷案,有觀點認為,此案一旦通過,阻礙了企業的出口通路,會有大量出口產品轉為內銷。屆時,低價內銷品可能對國內陶瓷產品的銷售產生巨大影響。對此,原東鵬陶瓷 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現任東鵬陶瓷企業顧問的陳克儉表示,我國出口陶瓷產品以中低端為主,產品品質與性能跟市場中同檔次產品雷同,并無明顯優勢,出口品大多都是專業化的產品,如馬賽克 等,所以,即便它們會轉為內銷,也不會分割走傳統內銷市場。
陶瓷產品價格漲不起來的真相。
另外,中國建筑衛生陶瓷 協會秘書長繆斌表示,從2009年的統計數據上看,全國陶瓷出口總量約為6.8億平方米,約占全國總產量的10%左右,而出口歐盟的產品僅占出口額的8%,我國陶瓷銷售的主流市場還在國內,出口的主要市場是東南亞地區。因此,即便此次反傾銷案通過,從全行業的角度看,不會帶來巨大沖擊,但不可避免會給一些出口歐盟為主的貼牌企業沉重打擊。
陶瓷產品出口轉內銷渠道尚不完善
受國際金融形勢影響,從去年開始,已有大批家具企業轉入內銷市場且市場反響不錯,而借助此次的危機,是否會有大批加工出口型陶瓷 企業涌入內銷市場呢?對此,閩龍陶瓷總部基地董事長陳進林表示,國內陶瓷行業發展到今天,消費者的品牌消費意識要遠遠高于家居其他產業,每次集體促銷時,銷售量最大的、客流最穩定的一定是國內知名的品牌,所以,閩龍不會考慮單獨提供無品牌陶瓷產品銷售的渠道,還堅持走品牌化發展的道路,而這也是我國的陶瓷企業應該做的。
另外,陳進林還表示,很多加工出口型陶瓷產品利潤微薄,即便轉入內銷市場,剛開始的一次性甩賣拋售是不會撼動整個市場的,而這些企業中的大部分也不具備長期做國內市場的能力,因為低利潤不足以滿足它們日常渠道以及售后服務等開銷的維持。所以,以內銷為主的品牌企業仍然是今后陶瓷市場銷售的主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