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瓷器挑選:重視收藏記錄
采訪者:您也有一些重要的瓷器收藏,請問您是如何挑選瓷器的呢?
曹:瓷器由于缺乏象征意義,所以,與充滿象征意義的商周青銅器并不在同一個藝術檔次上。不過,瓷器是中國重要工藝品,長期艷驚世界,所以也有其收藏價值。由于瓷器不像陶器或青銅器,不容許破壞性的科學鑒定,必須全靠目視鑒定,因此風險較高。尤其大陸仿制水平日新月異,專家都可能被騙,所以我挑選瓷器時,特別重視收藏記錄。例如我收藏的一個元青花小罐,1966年曾在東京展出,并被記載于日本出版的《世界陶瓷全集》中,所以毫無真偽爭議。又如明嘉靖魚藻紋大罐,原系一對,為胡惠春先生早年在上海的收藏,后為香港劉鑾雄收藏。 2000年,劉先生拿其中一件送拍,為我拍得。此罐收藏紀錄完整,為傳世之名品,所以也不用擔心真假的問題。
采訪者:您也收藏一些西藏的文物,您是無神論者,被佛像吸引的原因是什么?
曹:藏傳佛教系密宗佛教,即所謂“金剛乘”,與顯教的大乘、小乘區別在于,更注重原始宗教式的神秘儀軌與佛像崇拜。由于藏傳佛教是元、明、清三代宮廷信仰的“國教”,在政教合一之下,擁有權、錢與信仰三股力量相加,佛像的制作極為普及、數量龐大。雖然大部分佛像都是制式的,大同小異,但也偶而可以看見天才大師的驚世之作。我收藏的西藏文物中,有一支精美的金剛撅,應為17至18世紀的作品,無論造型與工藝均為罕見的杰作,是我很喜歡的收藏品之一。
四、西洋藝術藏品:趣味與美感兼具
采訪者:您的收藏橫貫東西方,西洋藝術里,有哪些是您較專注收藏的作品?
曹:西洋的名家作品,好是好,但價格奇貴,好像是本益比(也稱“股價收益比率”或“市價盈利比率”)過高的上市公司股票。因此我嘗試避開名家,視喜好,收藏一些不算貴的作品玩玩。例如法國PierreMatter的銅雕,美國西雅圖Chihuly的玻璃吹制品,都兼具趣味與美感,我就收藏一些做家里的擺飾。
采訪者:在收藏的過程中,您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曹:最大的收獲是鑒賞能力的不斷提高,收藏范圍也不斷擴大。現在,我對古、今、中、外的各類藝術品都有興趣去研究與欣賞,到中外各地的博物館、美術館都能欣賞到各式各樣的美術品,感覺樂趣多多。
五、收藏家素質:科學態度與求知
采訪者:您是如何提升自己的鑒賞能力的呢?
曹:就鑒定而言,我的原則是“眼見為憑”,也就是憑自己眼睛觀察,而不聽別人嘴巴講。一般而言,鑒定方法可分科學的鑒定、形制的鑒定、美感的鑒定、常識的鑒定等等。
就科學鑒定而言,我都與國外的專業分析機構或科技專家來往,主要是西方人注重職業尊嚴,不會顧面子、講人情、打馬虎眼。我也比較喜歡從國際知名的古董商買回國寶,因為這些古董商比較注重形象、講誠信,不會有意詐騙。此外,重視文物的出處是一種常識上的鑒定方法。在“賞”的方面,我提升能力的方法,就是“比較”。藝術的好壞高低,都是通過比較得來的。所以,我喜歡看書、逛博物館、欣賞別人的收藏,而且不限于自己收藏的類別。舉例來說,15世紀土耳其Iznik地區的青花瓷我一件也沒有,但我很喜歡。拿它與永樂、宣德的青花瓷比較,Iznik的瓷土較粗,制作沒有永宣的細致,但是畫工比較靈動,藝術感更強。許多收藏家只對自己收藏的類別有興趣,對其他類別看都不看一眼,這顯示出他的興趣只在買東西,不懂得藝術欣賞。
采訪者:古董的真偽鑒定困擾不少人,您可以提供一些個人鑒定的經驗嗎?
曹:其實,鑒定的法則很簡單。譬如有人想在電話上模仿我們家人的聲音來騙錢,我們很容易分辨。為什么?因為家人的聲音我們天天聽,一比就知道真偽。鑒定也是一樣,一定要多看真品,看到十分眼熟以后,跟假的一比,就不易受騙。當然,能用科學鑒定與常識來佐證自己的眼力就更好。有些人去上了很多課,可是買的還都是贗品,毛病出在“盡信書不如無書”。鑒定講究的是實證,好比科學,需要動手做實驗才能真正了解。鑒定,需要把手上的東西與真品實際去比對,光看書、讀書最易受騙,因為作假的人書一定讀得比你多,跟作偽的人比學問,你是比不過他們的。